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3.*伤仲永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23.*伤仲永

  • 格式:  DOC
  • 大小:  63K    5张
  • 时间:  2016-07

《伤仲永》练习题2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伤仲永》练习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伤仲永(伤: ) 世隶耕(隶: )
未尝识书具(尝: ) 父异焉(异: )
即书诗四句(书: ) 自为其名(为: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自是: )
(立就: ) (文理: )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奇: )
(稍稍: ) (宾客: ) (乞: )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 )(扳: ) (环谒: )
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
泯然众人矣(泯然: )
贤于材人远矣。(贤: )(于: )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于: )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邑人(   )  环谒(   ) 不能称(   )日扳( )
世隶耕(   )  mǐn然(   ) 或以钱币qǐ之(   )
三.辨别以下加粗字的含义。



四.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5.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6.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7.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8.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五.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六.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代政治家、文学家。作者通过方仲永的故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能力提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选文中有一个通假字,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2.用“/”划出下句的句中停顿
借 旁 近 与 之,即 书 诗 四 句,并 自 为 其 名。
3.翻译句子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异焉”“邑人奇之”皆因仲永本身的“异”。仲永自身的“异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作法又是怎样的?


 6.方仲永幼年具有怎样的非凡才能?他的父亲为什么不让他学习?(用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9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10 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先按要求摘句填空,然后答题。
方仲永五岁作诗能“ ”,而且“ ”;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 ”;二十岁就“ ”。
⑴从上面可以看出方仲永的才能是:( )
A、天资聪慧 B、平庸无奇 C、日益衰退 D、与日俱增
⑵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邑人奇之 D、不使学
13、文章的议论部分,就事说理,表明了作者的才能观。你认为作者的才能观是怎样的?请在正确的一个答案后的括号里打“√”。
A、一个人的才能全靠后天学习的,而不是先天就有的。( )
B、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后天不努力学习,也不会取得成就。( )
C、一个人的才能是先天就有的,没有天赋,要想成才是不可能的。( )
D、一个人如果先天很好,即使后天不够努力,也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
14、朗读下面的文言短句,选出停顿正确的一项。
⑴传一乡秀才观之 答:( )
A、传/一乡秀才/观之 B、传一/乡秀才/观之
C、传一/乡秀/才观之 D、传/一乡秀/才观之
⑵余闻之也久 答:( )
A、余/闻之/也久 B、余闻/之也久
C、余闻/之也/久 D、余闻之也/久
15、比较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并自为其名 贤于材人远矣
还自扬州 如此其贤也
A、两个“自”字含义相同,两个“贤”字含义也相同。
B、两个“自”字含义不同,两个“贤”字含义也不同。
C、两个“自”字含义相同,两个“贤”字含义不同。
D、两个“自”字含义不同,两个“贤”字含义相同。
16、下面对“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B、明道年间,我从父亲那里回家,于是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C、明道年间,我随死了的父亲回家,于是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D、明道年间,我从死了的父亲那里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17.《伤仲永》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请你从多角度评价
对学生:
对家长:
对老师:
18.读了《伤仲永》,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仲永》综合答案
一略11分每空0.5二 略7分 三16分(1)①他的,指方仲永的。②代方仲永写的诗 ③这样 ④他 ⑤他的 ⑥他
(2)①代“书具”;②代“仲永”;③代“仲永写的诗”;④代“方仲永很有才这件事”;⑤结构助词“的”;⑥调节音节,无意义
(3)①到 ②在 ③表示比较 ④动词后缀(各位同仁,此小题本人持保留意见 有待商榷)
四略16分 五 B 1分 六 5分《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 宋 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七 1 略 2分 2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分 3 略4分

4.2分 一异在五岁时忽啼求书具,二异在不学而能书,三异在不学而能诗,四异在方仲永决不是偶而能写首把诗,而是“指物作诗立就”,并且“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2分仲永的父亲“不使学”是因为“利其然”也,其作法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6.2分 指物作诗立就 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7. 2分.方仲永虽幼年时天资过人,终因其父“不能学”而最终“泯然众人”。

8 3分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9 2分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10 2分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11 2分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

12 指物作诗立就 文理皆有可观者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4分 ( 1)C1分(2)D 1分13 B 2分 14(1)A 1分(2)D 1分 15 D 2分16 A 1分 17 3分对学生:做学生的不论天资如何,都应该接受后天正常的教育,这样才能成才,即使天赋再好,如果不接受后天的教育,也不可能成才。 对家长:做家长的不能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 ,不让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这样会耽误孩子的前程。对老师:做老师的不能因为学生的天赋好就放松对他的严格管教 18 略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