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美猴王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写:罗杏莉
学习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吴承恩及《西游记》,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提高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叙事艺术。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体会雄伟瑰丽的神话意境,激发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
Ⅰ 教材解读
一、走近吴承恩和《西游记》
吴承恩(1501— 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西游记》共一百回,六十万字。以叙述唐三藏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经过九九八十一次磨难,到西天取经的过程为主,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也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明朝中期,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对种种不合理的现象,通过故事提出批判。
二、追溯背景
本文选自《西游记》中的选段,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年仅25岁得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径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国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名著。
Ⅱ 预习自测
1、请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遂 ( ) 瞑( )目 迸( )裂 径( )自
镌( )刻 石碣( ) 石窍( )
2、请解释下列词语
天造地设 滔滔不绝
力倦神疲 喜不自胜
3、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开辟(开天辟地) 径(直径) B 镌(雕刻) 石碣(石碑)
C、窍(孔穴) 瞑目(闭着眼)
4、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第二部分交代取经缘由,第三部分写师徒西天取经。
B、《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标志着我国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C、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嫉恶如仇、为民除害、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大无畏英雄。
Ⅲ 整体感知
1、观看电影视频片段
2、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主要情节。
3、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请画出你心目中的美猴王形象。比一比,看谁画的最传神、最生动。
第二课时
Ⅰ 成果展示:说画竞赛
1、评选创作画 2、点评孙悟空
推荐出本组最出色的作品,并讲解、点评你心目中的美猴王是怎样的形象。
Ⅱ质疑探究
综合探究
1、美猴王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你最喜欢他的哪一点?
2、文章末尾石猴被推举为大王后,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你认为石猴的“美”体现在哪里?
3、美猴王的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Ⅲ 课堂小结
Ⅳ 拓展
在小说中,孙悟空的名字演变过程
石猴—— 弼马温—— 孙悟空—— —— ———
Ⅴ 巩固练习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迸( )裂 瞑( )目 石碣( ) 镌刻( )
2、石猴是怎样来到世上的?
3、请简述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
4、课文想象丰富,请举出一两例来。
5、《西游记》中孙悟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6、请写出两个与孙悟空有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