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 教学实录 一、导入 (一学生例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我喜爱的名著”) 师:谢谢这位同学,我听出了她的那个片段的主要信息是——“收藏美丽”,那么我们今天是不是可以用这样的理念来学习我们的课文了,我想是可以的,学习《济南的冬天》,收藏她的美丽好,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 师:先看背景材料,老舍,读(幻灯片放映作者简介) (生齐读作者简介) 师:这是文学常识,要知道,这一篇精美文章的作者是谁? 生齐答:老舍 师:齐读这则材料: 生(读):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二、板块一(品析1) 师:好,谢谢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我们的阅读品析能力(师放映“课文品析”)什么是“品析”呢?——品味欣赏我们有三个学习活动,都是让同学们进行阅读能力的历练的(师出示幻灯片)看,请你看课文,把“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圈出来,然后联系全文内容来证明哪一个词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开始独立思考 (生独立思考 2分多种后) 师:好的,我们来试一下用概述的方式来表述你的观点,发言的层次是,大致上两个层次,第一,你认为哪个词,然后阐述你的理由可以举手发言了 (生1举手) 师:好,谢谢你 生1:我觉得应该是用“温晴”这个词,因为课文的开头就是用济南的冬天来作对比,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以此为课文的主线,贯穿全文接着就先总后分的聊起了济南的冬天的山顶和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从而点题 师:好的,听她的发言,关键词咬的很准,文章的首段开头,然后文章的结构,然后文章各个部位之间的关系,都点到了,表扬好,继续来 (生2举手) 师:好,请你来 生2:我认为应该是“理想的境界”这个短语因为除了济南,在我们这边,我们这里的冬天是寒冷的,是刺骨的,是凛冽的,而济南的冬天却十分温暖,不怎么刮风,所以在济南的人们和我们都梦想着有这样一个冬天,能够很暖和地很舒适地度过一个本应该寒冷的季节,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一个理想,然后济南的冬天为我们实现了 师:恩,好!有那么温熏的阳光,有那么温馨的水色,怎么不是“理想的境界”呢?续 (生3举手) 师:请你来 生3:我也认为“理想的境界”应该是最能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因为第二段的第一句就提到了“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说明即使只有“温晴”,而没有山水的衬托,说明这个冬天也不是最理想的只有有山有水有阳光,还有温暖的怀抱,真是给人一个最值得在寒冷的季节,不仅是有气候的温暖,而且有温暖在心里流淌 师:啊,是的是的有山有水,而且气候是那样的温暖,让每个人心里都有笑意,怎么不是“理想的境界”呢?好,继续 (生4举手) 师:好,请你来 生4:首先,如果我觉得,它说概括全文一个大体写的东西的话,那么,“理想的境界”可以用来概括,但它这个问题是说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特点不一定要那么大体,而“理想的境界”这个词显得有些太统一了,很多地方都可以成为理想的境界,而它说是济南冬天的特点,所以,在文章的开头,老舍先生就把济南的冬天和伦敦,北平还有热带进行了比较,从而突出了济南是个温晴的地方,所以我认为,这篇《济南的冬天》,它的特点应该是“温晴” 师:谢谢她的分析思路是:先从一般事物的角度来分析“理想的境界”到处都有,然后从特别的环境的角度来肯定“温晴”在这篇课文中可能就是济南的冬天的特点谢谢你!继续来 (生5举手) 师:好,请你来 生5:我觉得应该是用“奇迹”,因为“温晴”、“宝地”或者“有山有水”,在江南的一些地方都是比较的常见的,只有在北方才是用“温晴”的,如果光用“温晴”、“宝地”、“有山有水”,不足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正因为它“温晴”,所以才让人感觉这是一种奇迹,也正因为它让人感觉非常的奇妙,所以人们才认为它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我觉得“奇迹”是最能概括的 师:恩,你是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来逐步地进行推理的,只有“温晴”才能够创造“奇迹”,因为“奇迹”而形成“理想的境界”,好,谢谢你!再来说 (生6举手) 师:你来说 生6:我认为应该是“温晴”,因为在第一段,作者就说“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说明作者认为济南之所以是个宝地,是因为济南有“温晴”的天气,那么我认为“温晴”是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 师:正是因为“温晴”所以才是“宝地”,正是因为“温晴”所以才是“奇迹”,这又是一番道理还有吗? (生7举手) 师:好,请你来说 生7:我认为应该是“慈善”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因为在别的地方的冬天,花草都凋谢了,树叶都凋落了,而济南的冬天,人们会感到很温暖,人们心里有一种安慰,就觉得也许春天就要到了,就给他们的心灵上带来了一次安慰 师:恩,这样的慈善呐,小山是那样的美,水色是那样的俊,怎么不让我们感到这样的地方时慈善的呢?好,还有两位同学要发言你先说,他再说,我们再来看怎么样请你来(请生8说) 生8:我认为是“慈善”,因为济南的冬天是有温晴的天气,是慈善的,因为是一个理想的境界,给人很温暖的感觉,所以它是慈善的,前面的词都可以用来看出济南的冬天是一个很慈善的季节 师:恩,是啊!大自然就像母亲,大自然的造化使济南这座老城就像安适地躺在一个小摇篮里,这样的冬天怎么不慈善呢? (生9举手) 师:好,你来说 生9:我觉得济南冬天的特点应该是“宝地”,因为从气候特点上来说,它与北京比是没有风声的,与伦敦比是没有雾的,与热带比是没有毒日的;从景色特点上来说,它有山有水,才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所以说是一块宝地 师:宝地适合于我们居住啊,这个宝地是那样的慈善,这个宝地是理想的境界,这真让我们费解啊! (生10举手) 师:好,说一下 生10:我认为是“宝地”,因为济南下雪的时候就像是一幅水墨画,而且冬天下雪的时候,水面上不结冰,这种种迹象在我们看来都是很宝贵的,都算是一种奇迹,所以我认为应该是“宝地” 师:因为有这样的奇迹,所以才算是宝地,哎呀,我觉得我很难说服你们了我认为这个问题,当然,如果我们说,你自由地选用文中的这些词语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大概每一个都可以用一下但是,我们是在全文的基础上来进行分析的首先我们注意课文第一段的两个关键词:“温晴”,“宝地”可以这样说,济南是温晴的宝地,因为温晴才是宝地,这是一;第二,再从全文看,因为温晴才创造了许多自然的迹,因为温晴才有那样的山、水,和人们的心理感受我想,温晴这个词,还要从其他的角度来看下面,我给你们再逐条地、仔细地分析一下(边放幻灯片边讲解)全文是扣着“温晴的天气”这条主线来写的,所有的景物描写都要突出“温晴”两个字:正因为扣住“温晴”描绘着济南的山和水,作品才铺展出一幅幅淡雅秀美的画面;第二个道理,看顺序,绘天绘地,写雪写水,由暖阳描画到暖城、暖山,描画到不结冰的水,表现的都是“温”和“晴”继续看第二段,全景;三段、四段,雪中山色;五段,水上美景没有哪一幅是写阴冷的,都是“温晴”因此,这些画面在“温晴”的基调上统一起来,给人和谐一致的美感还有理由,即使是写雪景,也在表现“温晴”, 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啊”;因为晴朗,所以“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晴朗的天气,晴空下的雪上好,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他几个短语或词,它们往往在一个段落里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概括这一段的大意或者集中表现作者赞叹的情感 三、板块二(品析2) (进入课文第二个环节的学习,放幻灯片品析二) 师:好的,谢谢同学们,通过这个环节,我们很好的到课文里来了,我们的思绪很活跃,下面的内容就比较的容易了第二次品读欣赏,划出“小摇篮”,它在第二段;划出“带水纹的花衣”,它在第三段;划出“小水墨画”,它在第四段;划出“蓝水晶”,它在第五段如果说作者使用了高妙的修辞技法,在每一个段落里都用了一个关键的比喻来写美丽的济南的冬天的话,那么这四个比喻在每一段里面的作用都值得我们欣赏注意老师的表述,老师没有说“你最喜欢欣赏的是哪一个”,老师说的是“你最能够欣赏的是哪一个”,那么,也就是说,你要欣赏,还要讲出你的欣赏的内容出来好的,开始思考 (学生思考2分多种后) (师轻声询问学生是否可以了,再等会) 师:是不是可以讲述观点了?(有学生举手)好,两位,那边,好,我们试一下 (生1举手) 师:请你来 生1:我认为我最能欣赏的应该是空灵的蓝水晶,按照课文里的说法,就是从“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一直到“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从这样的描述里看的话,水晶给人的感觉本身就是很玲珑,剔透的,而空灵意思就是说很清净,这样的话,就可以感觉到这块水晶从内到外是没有一丝杂质的,而课文里生动的描写就觉得这是一个春天的景象,万物都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但这明明就是济南的冬天,而这样更能衬托出济南冬天的“温晴”,而且它语言非常的生动,“蓝水晶”、“澄清的河水”,这样很贴切的比喻更让我们感受好像看到一幅风景秀丽的画卷一样 师:恩,分析得多么的好啊!“空灵的蓝水晶”表现的是一种纯净的美 (生2举手) 师:好,请你来 生2:我最能欣赏的是第二段的把小山比作一个摇篮,首先,这个比喻很生动,因为有了小山,所以人们感到心里有了依靠,有了安慰,而且它人们感到舒适,感到暖和,也体现了济南的冬天的温晴 师:恩,对,不仅表现了“温晴”,还表现了另外一个“温情”,情感的情继续,哪一位?(有同学第二次举手) 师:你说了一次了,还有没有没说过的 (生3举手) 师:好,来试一下,先来试一下 生3:我更能欣赏的是“带水纹的花衣”,因为课文前面一句话写的是“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说明雪没有完全把山给覆盖着,所以是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形象又准确地写出了雪草覆盖的状态,进一步说明了济南的冬天的温晴 师:恩,美丽,山色的美丽,这个比喻还让我们展开思绪,想到“带水纹的花衣”, 它的整体的美可能就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生4举手) 师:试一下,试一下 生4:我最能够欣赏的是第五段的“空灵的蓝水晶”,大家都知道,水晶给人以纯洁的感觉,蓝水晶能让人身心舒适,而济南呢,就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纯洁得让人不愿意去碰,就好像是个奇迹,在这一段中,作者用大量的绿来衬托,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盎然的绿,连水都不忍得冻上,更何况是人呢?绿水与蓝天应和,它们相得益彰,即使之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也是那么地融为一体 师:啊,这样诗意的表达呀,太让我惊叹了!而且我还建议你,如果还加上一句话的话,就是“美丽的色彩,那么蓝汪汪的”好,谢谢 (生5举手) 师:你来 生5:我最能理解的也是“带水纹的花衣”,因为从这一句话看出山的色彩美,黄白相间,并不像其他地方,冬天的山总是嶙峋的,死气沉沉的,从中也能看出济南冬天的温晴并且,风儿吹过,那些没有被雪覆盖的草在风中摇摆,也能看出这座山很生机勃勃 师:恩,给我们一种美丽的动感,好,谢谢还有一个地方没说到吧? (生6举手) 师:好,你的小手高高举起(生笑) 生6:我觉得“小水墨画”这个比喻最好,因为它后面加了一句“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这张小水墨画肯定是非常赋有诗意的,这就更衬托出济南的山景的美 师:好,如果说把你的“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再引申一下,就是古朴啊,这个冬天,这种色彩显得很古朴,那种画面的构图显得很古朴好,谢谢你帮了我的忙刚才我还是于心不忍(师准备结束这一环节,又有学生举手) 师:还是让你说一下(大家笑) 生7:我也认为“空灵的蓝水晶”,因为天上和水中都是蓝颜色的,这蓝颜色融为了一体,仿佛让我们置身于一个画中,所以我认为“空灵的蓝水晶”是很好的 师:恩,好的,你要感谢我满足了你的愿望(众人笑)好,小结一下,做记录(边放幻灯片边小结)摇篮太美了!写出了秀美的山形地貌、舒适的冬暖环境(给时间让学生记录);带水纹的花衣,表现的是雪后山色的斑斓和大自然的、小山的飘逸美好的情韵(给时间让学生记录);小水墨画,凸显的是山村的疏朗点缀,山村点缀在小山上,远远看去,那样的美丽,而且因为是冬天,所以它的色彩是古朴淡雅的,这足见作者用小水墨画来比喻冬天的济南的城内的小山的精致之美;空灵的蓝水晶,则显示了天光水色的清净和温暖泉城的亮丽(给时间让学生记录)总的来看,这篇文章表现手法最高妙的地方就是——以小喻大,以小绘大,以小描绘大,从而表现出景物的画意诗情 四、板块三(品析3) (进入最后一个环节的学习 放映幻灯片品析三) 师:这一个学习环节,我们同样表现了同学们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很好的听读能力继续来,把我们的视点集中在一个精致的片段上,我们要做一次集体的训练——书面作业我们先来读一下,注意朗读:语速慢一点,读出语气词的味道,读出有些意思不太明显的,但是又有表情作用的词的味道你看,“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再听“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还有“山尖全白了”你看,这些词好像都没有什么实在的意思,但是都是表达情感的好,一起来读,最妙的读! (生齐声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师:好了,开始集体训练,每个人都要完成四道题,然后选做一道,我开始读题目,你就开始做作业了(幻灯片放映作业要求)给这段文字进行“画面命名”,要求赋有诗意;圈出全段文字中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用单竖线“划分”的方法表现你读懂了这段文字的层次结构;要品析“顶”字为什么用得好,“镶”字为什么用得好;然后还是自由选做,还可以发现这段文字的一个美妙之处好,抓紧时间做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在课间巡视,和学生交流,将近4分钟) 师:好的,我们来交流一下第一题,诗意的画面命名 (生1举手) 师:好,请你来 生1:我给这段命名的题目是“落雪风景” 师:“落雪风景”,写的雪写的景,但是落字好像不太好听,好的,谢谢,继续思考 (生2举手) 师:你呢? 生2:我取的名字是“雪中山色” 师:“雪中山色”,很聪明,我们刚才有个地方好像出现过一次,“雪中山色”,而且,这段好像就是写的雪中山色 (师点到生3,生3回答不出) 师:好,继续思考,为难了,这就是概括 生4:我写的是“山中雪景” 师:恩,“山中雪景”,小山雪景 生5:我写的是“秀山淡雪” 师:秀美的山,淡淡的雪,“秀山淡雪”,这个组合得不太通俗,谢谢你呢? 生6:我写的是“秀山粉岭 师:秀山粉什么?粉岭,比较雅,但是人家一下子听不懂,绕过你一次 生7:我写的是“小雪中温暖的济南” 师:“小雪中温暖的济南”,把济南改成小山?可能好一点 (放映幻灯片) 师:好的,我拟的是——注意,你们要学习一个字,“小山雪霁”,这个“霁”是雨后、雪后初晴你可以拟它“小山雪霁“,也可以拟它“雪后斜阳”你看,“雪后斜阳”它就概括得全面一点好,这对同学们是一个考验 师:第二题,圈出贯穿全段文字的一个字,你说一个字 生1:我觉得是“妙” 生2:我觉得应该是“雪” 生3:我觉得应该是“妙” 生4:“白” 生5:我写的是“雪” 生6:我写的也是“雪” 师:好,这个又让我为难了,贯穿全文的是白呢,是雪呢,是妙呢,是小呢?我们来看,“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啊”,哪里妙呢?是不是后面都写妙啊文中的主要内容是写雪,但是文中每一个层次表现的都是雪之妙这是一个难题,同时也考察我们对某一个关键词贯穿全文作用的理解,因此,这个题,如果说,给全分的话是妙字,如果说给一半分数的话是雪字,给三分之一的话是白字妙字是最妙的,它贯穿全段,而且表达的是作者赞赏的感情啊! 师:第三题用划分表示你读懂了这段的层次 (生1举手) 师:好,你来说你的层次划分,出来没有? 生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单独为一个层次,“看吧”一直到“露出点粉色”是第二个层次,“就是下小雪吧”一直到“太秀气了”是第三个层次 师:恩,好的,谢谢你的划法?(问生2) 生2:我觉得“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是一个层次,“看吧”一直到“更美的山的肌肤”是一个层次,还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到“出点粉色”是一个层次,然后最后一句是一个层次 师:恩,你是四个层次,他是三个层次,还有没有划法,你有没有划法?你呢?说一下(问生3:我的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吧”是第一个层次,然后到“更美的山的肌肤”是第二个层次,然后一直到最后 师:恩,恩,好的这里面两种答案,而且两种答案里面还有各层次里的正误之分我们现在来想这样几个道理:第一,总体地说一个景然后分步去描写,这就很自然的把两个层次划分开了我们再来看,所谓的叙议结合,就是对事物有了一个描叙,或者在事件有了一个记叙之后最后会有一个抒情句或者是一个抒情段或者是一个议论段,在这段当中是不是表现为最后一句啊?这样一分析层次就出来了(边放映幻灯片边讲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划竖线,“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微微露出点粉色” 都是表现“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的,然后是议论抒情,收束全段这才是正确的答案 师:第四题,我们选两位同学,或者两位同学自动站起来第一,品析一个“顶”字;第二,品析一个“镶”字 (生1举手) 师:好,你品析一个字 生1:我品析“顶”字我觉得这个“顶”字用得很恰当,因为它把“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比作“日本看护妇”,日本看护妇指的是日本的护士,而护士大家都知道是一个十分圣洁的职业,所以我觉得它把山上的矮松顶着一髻儿白花,感觉它十分的圣洁,十分的美丽写得非常好 师:恩!突出了它的色彩、位置,都写清楚了,谢谢你 (生2举手) 师:一个“镶”字,好,你来 生2:“镶”字贴切的表现了白色山尖连接蓝天就如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形状 师:恩!形状 生2:这样就显得特点的美 师:显得特别的美,你能说一下吗?补充一下呢?(问生3) 生3:“顶”字表现了山上的一髻儿白花的形状,这个字很贴切的展现了山的秀美 师:而且表现了一种手法,谢谢这两个字用得很精妙我们来看,“顶”字为什么用得好?形态之美,如果用“扣”字,就不好听了也不好看了;轻盈感,压在头上,扣在头上,覆盖在头上,都不好听——形态美,轻盈感“镶”字,表现的是线条逶迤,不断地在起伏延长,同时轮廓亮丽,雪山和蓝天,由雪峰上的那条线把它区别开来(边放映幻灯片边讲解) 师:好,下面的内容,我给大家讲一下,做好记录(边放映幻灯片边讲解)美妙之处——这一段用了反复的手法,写晴朗的日子里的小雪,写了山上,写了山尖,写了山坡,写了山腰,反复地写;化静为动,带水纹的花衣,就给我们这样的感受;这个术语要知道,以虚写实,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我们是看不见的,我们要想象,就像朱自清的《春》的结尾,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小伙子,都是虚的,以虚写实;更重要的是, 段末点题呀,在描叙景物之后有一个抒情式的点题,使整个段落在结构上、在情感上都显得很精致,段末点题,就是下小雪吧所以这是它的基本的美点 师:好这一节课,我们其实是实践的文章的一种读法:先整体,再部分,再精段同学们表现很好,我就觉得在精段的品读上我们还要加把力就更好,谢谢同学们的努力,同学们很辛苦,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掌声雷动) 评《济南的冬天》 今天上午我享受了四节语文课,周老师的多手法的学习、王老师的对于文本的细腻解读、贺老师行云流水般的课堂结构和巧妙的过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得以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刚才大家的发言里都提到了本次活动的主题“本色语文”的含义,其实一开始,我们并不想在“语文”前面加上一个定语,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老师说过,在“语文”前面加上任何一个修饰语都是多余的,但我们还是加了,我们在传递一个信息——语文的本色 建国以来关于语文教育性质的界定可以进行一次简单的切分,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前三十年是一元化语文,政治挂帅,后三十年我们一直在思想性(人文性)和工具性上左右,《新课标》定论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实践中,一直没有“统一”起来,我们认为,“工具性”是语文的主要属性,“人文性”是它的从属属性因此在“语文”前加上了“本色”二字,以示立场那么,什么是“本色”呢?我也很难进行一次定义,但通过余映潮老师的这节《济南的冬天》,我们似乎可以看出本色语文的这样一些关键词,能不能让我用这样一些术语,一方面点评下余老师的课,另一方面也让我试图寻找下“本色”的一些个要素 第一个术语是“教学价值”一些语文老师在他读一篇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往往是感慨万千,说人家写得好,但也就感叹、感叹而已,这是第一种语文老师;第二种,他能说出这篇文本文质兼美在什么地方,但却不能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传递给学生,俗称这种人叫“茶壶的饺子倒不出”;第三种老师既能准确解读文本,又能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告诉给学生,让文本的“原生价值”增值为“教学价值”目前为止,余老师已经有了96个课例,每一个课例我们无不为他的精巧设计所叹服,也就是说,他的课例是一道“精神的彩虹”,学生能进入到一个全新阅读世界 第二个是“对话”什么是对话?一问一答是不是对话,不是,最起码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话,对话有两个要点,第一是“交锋”,要有几个来回,学生回答了,老师现场提取关键词,还要再把相关联的问题推过去,学生再回答;学生回答不完整,要设置一个或几个坡度问题,也可以请其他人回答,直到问题解决实事求是地说,我校三位老师在这方面的要向余老师学习比如,一位学生在回答完“蓝水晶”的比喻后,余老师惊叹到:这样诗意的表达,你太让我惊叹了我还建议你抓住“蓝水晶”的“蓝”字生补充到:“蓝”还写出了济南山的色彩美 第三个是“板块”本节课继续沿用了他的“板块式”教学,分成三个板块:第一板块,“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和短语中,哪一个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第二板块,下面四个比喻中,你最能够欣赏的是哪一个?“小摇篮”、“ 带水纹的花衣”、“小水墨画”、“空灵的蓝水晶”第三板块,(阅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回答)1.对这段文字进行诗意的“画面命名”2 .圈出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3.用“划分”表现你读懂了这段文字精美的结构4.说说“顶”字、“镶”字为什么用得好5.(选做)还可以说说你发现的这段文字的一个美妙之处第一板块是整体阅读,对于后面两个板块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抓住了“温晴”,就“提领一顿,百毛皆顺”了 第四个是“分层”现在很多老师上课已经不再分层了,2001年新课改后似乎大家都很忌讳分层,以为一分层就不课改了,余老师在本节课的第三个板块“品析3”中直接让学生分层:“用‘划分’表现你读懂了这段文字精美的结构”,层次一出,总分总结构就出来了,庖丁解牛,心中既有全牛,更有构成全牛的一个个零部件我们都说要读懂文本,如果连结构尚不清晰,何来“读懂”一说 第五个是“概括”这是一个基本阅读能力,余老师让学生在这节课有两次让学生概括,“品析1”其实也是个概括的训练,只是为了降低难度,余老师设计了6个词,让学生六选一,从而找出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一个词:“温情”;还有一次概括是“品析3”,“1.对这段文字进行诗意的‘画面命名’”,这个环节学生没有精彩表现,客观上时间稍嫌紧了些,主观上余老师是通过这个设计让学生“磨磨脑子”,课堂要有一些深度的问题,“不出彩”未必是坏事,过程很重要,更何况余老师还展示了自己的“画面命名”呢:小山雪霁、雪后斜阳 第六个是“整体感知”这篇散文的整体感知非常重要,有两点,一是对于济南冬天“温晴”的把握;二是文章段落在围绕“温晴”所展开的内容:“第二段主要写全景,三、四段主要写雪中山色,第五段主要写水上美景,这几幅画图在“温晴”的基调上统一起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有了这一“全牛”,再在“品析2”和“品析3”中进行“解牛”就不怕“鲜血淋漓”了我们一些老师,喜欢在没有充分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就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