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版七年级上期末考试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语文版七年级上期末考试

  • 格式:  DOC
  • 大小:  84K    11张
  • 时间:  2016-07

东莞市清溪镇2011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011年东莞市清溪镇语文期末试题(初一上)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基础整合(30分)
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啜泣(chuò) 小憩(qì) 擎天撼地(jīng)
B.濯洗(zhuó) 泯灭(mǐng) 骇人听闻(hài)
C.唱和(hè) 猝然(chù) 莽莽榛榛(zhēn)
D.竦立(sǒng) 静谧(mì) 踉踉跄跄(qiàng)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在伦敦举办第30届奥运会,是英国人民梦昧以求的事情。
B.有身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C.这只误食了异物的小狗得了病,整天无精打采的。
D.春天是盛开的花,绚丽多姿,灿兰芬芳。
3.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尝射于家圃(曾经)
B.忽啼求之(索要)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C.策勋十二转(次的意思) 遂携拯如初(救助)
D.万里赴戎机(军事、军机) 决眦入归鸟(眼眶)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风尘仆仆(比喻旅途辛苦) 恍然大悟(一下子清醒的样子)
B.望洋兴叹(发出) 憧憬(向往)
C.揶揄(嘲笑) 趾高气扬(脚)
D.聊叙(无聊的叙述) 不能自已(停止)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有些正值风华正茂的儿童沉迷在网吧里,浪费了时光,荒废了学业,真让人痛惜。
B.小明数学成绩很好,而且好为人师,所以总是受到同学们的赞扬。
C.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D.他的口才极好,跟别人辩论的时候总是振振有词,令人佩服。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情感。
B.“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诗句虽然不是为昆明而作,却也能贴切地反映昆明的特征。
C.情绪污染指的是一个人心情的好坏影响了其他人的好心情。
D.在英国《泰晤士报》的“2011全球大学排行榜”上,北京大学跃升至第15位,成为亚
洲第一。
7.下列作品、作者、年代、体裁对应连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风筝》——鲁迅——浙江绍兴——小说 B.《空城计》——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 C.《犟龟》——米切尔·恩德——法国——童话 D.《乘船》——刘义庆——宋代——小说
8.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每小题2分,共10分)
⑴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⑵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航天员景海鹏、刘旺等的出色表现,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 , ”的雄心和气概。(填写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⑶面对金融危机,我们积极应对,攻坚克难,表现出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这可以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来形容: , 。
⑷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寄情于物,表达了对朋友一片深情的诗句是“ , 。”
⑸在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表现了诗人气吞山河,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       ,       。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 登飞来峰(6分)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作者是宋代的 ,唐宋八大家之一。这首诗在表达上的特点是: ,
这样写的作用是“寓抽象事理于具体形象之中,这样写形象生动”。 (2分)
2.这首诗是写景诗,但通过景物的描写却表达了诗人 的
精神境界。(2分)
3.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等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
里可以看到日出。
C.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描绘山中的美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千寻塔的最
高层,抒写当时心中的感受。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二)(10分)
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⑶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⑷每至晴处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选自《 》,作者 ,是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2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⑴略无阙处( ) ⑵良多趣味( )
⑶属引凄异( ) ⑷或王命急宣( )
3.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B.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C.其间千二百里 飞漱其间 D.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4.文段写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 、 的特点;
后写水,则描绘不同 的不同景象。(2分)
5.第⑶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6.从全文看,第⑷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2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
(三)母爱大于爱母(8分)
  ⑴如今的日子甜得流蜜,我和妻子合计一下,决定出国旅游一趟,辛辛苦苦几十年,也该风光风光了。可令我们犯愁的却是:娇小的“莉莉”怎么办?我们出国旅游十多天,没人照顾。请别误会,“莉莉”并非是我们的女儿,而是一只纯种的松鼠狗。它金黄色的绒毛,闪闪发亮,晚上还摇头摇尾地钻进我们的被窝里。此刻,妻子抱着小“莉莉”,抚摸着它的头说:“我们出国十多天,没人照顾它,准饿死。”小家伙好像也知道我们此刻正在做“重大决策”似的变得格外乖、听话。
  ⑵妻子抱着“莉莉”走来走去,苦思冥想,突然惊喜地来到我的身旁,说:“有办法!”我一边听着一边点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⑶晚上,我们带上水果点心等东西,抱着小“莉莉”去探望母亲。母亲独自一人住在河对岸,由于我们工作忙,离得也算远,而母亲又习惯独居一处,因而我们一般都是逢年过节,左拎一包,右提一盒,回家探望老人家,连邻居见了也赞誉有加,我则免不了有点飘然自喜:口碑不错!
  ⑷回到家里,母亲正在看电视节目,我把东西放下,便直截了当地向母亲说明来意:“我们打算出国旅游十来天,这只小家伙就有劳您来照顾了。”据说母亲小时候让狗咬过一次,从此以后就没养过狗。而这次为了出趟国门,只好让老妈勉为其难了。母亲听了十分爽快地说:“行!这小东西就放在我这里吧,保证一日三餐有肉吃!放心吧。”
  ⑸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闲聊。老妈也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我们外出旅游时要注意安全,就好像小时候学校组织郊游的前夜一般,反复强调:药品、日常用具、御寒衣服都应带齐,尤其是必须把钱放好,放妥当!
  ⑹突然间,母亲不说话了,双眼直勾勾地盯着电视画面。原来此刻正播放电视专题片《古稀老人,携母万里游》,讲的是哈尔滨的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头儿,骑着三轮车携带百岁老母亲,从北到南,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母亲看着看着,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嘴角微微地颤动着。此刻,我看着电视,心里真不滋味:古稀老人尚能携母走南闯北看风景,而我们今天却为了图自个儿快乐,居然斗胆让母亲去照顾宠物。相比之下,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为人之子,亏你想得出来!
  ⑺母亲用手背擦了擦眼角,慢悠悠地站了起来,从衣柜的角落里掏出一只淡红色的小布袋,走到我面前,从袋子里拿出一千块钱,递给我说:“这钱是你们平时给我的,我没花,你们把它带上,路上用!”
  ⑻此刻,我又能说什么呢!母亲这一千块钱,就像鞭子一般一下一下地抽着我。我有的只是自责。我用眼睛狠狠地瞪了妻子一下,只见妻子也羞愧地低下了头,抱起“莉莉”轻声地说:“我们走吧。”
  ⑼母亲说:“太晚了,把小东西放下,你们回去吧。”妻子并没有把小“莉莉”放下,而是内疚地说:“妈,不用了,我们再想法子安顿它。”母亲觉得有些迷惑不解,她一边说一边把钱“强行”塞进我的口袋里。
  ⑽我拉着母亲的手,说:“妈,这只狗我们另外设法安置。把你的身份证拿给我。”母亲从枕头底下拿出自己的身份证,问道:“你要身份证干吗?”
  ⑾拿起母亲的身份证一看,粗心的我才留意到母亲今年已经75岁了,我心里一酸,嗓门有点哽涩:“妈,给你办护照,我们一起出国旅游!这钱我帮你保管,留着到国外再花。”
  ⑿“一起?我?一个老太太?”
⒀我坚定地点点头:“我们一起出国旅游!是我们三个人一起去!”这回轮到母亲半天也说不出话来了,喃喃自语:“出国?出国旅游?”眼角流露出光彩。
1.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

2.“母亲这五千块钱,就像鞭子抽着我。”说说“抽”为什么用得好。
答:
3.下面对文章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文章的主题是着力反映当今社会对老人的关注问题。
B.文章写出了“我”对母亲的忽视,表现愧疚和自责心情。
C.第②段中的“有办法”指的是让老母亲为我们照看小狗“莉莉”。
D.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揭示主题。
(四)母亲的三句话(11分)
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5里外的邻村牵回家。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
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
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中山大学的中文系录取。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
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
1.通观全文,正文部分主要写了三件事,由三件事分别引出三句话,每句话蕴含一个生活道
理。第一件事写的是拔白菜,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 ;第二件事写的是
,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 ;第三件事写的是 ,
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遇到不顺要乐观。
2.语言品味
⑴“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中“冬季”一词该如何理解?
答:
⑵开头交代“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其用意是

3.阅读选文,根据你对本文内容的把握,你读懂了什么?(从文章中心、线索、人物等方面来谈。)
答:

(五)善的回馈(10分)
⑴那年下岗后,为了生计,我找了份送报纸的工作,负责为四五个小区里的600多住户送报。
   ⑵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到发行站取报,一直忙到快中午才送完。一般三楼以上订户的报箱都钉在楼下,一天送报,发现三楼少了一个七楼订户的报箱,于是爬上楼想问问怎么回事,却在那家的门口发现了报箱。原来这个订户把箱子移到了自家门口。我叫开门,说明了情况,但她坚持让我必须把报纸送到七楼。
   ⑶我分管600多户人家,她的要求无疑将加大我的工作量,而且,每天光是楼上楼下的跑,且不说累,也耗费时间,势必会影响其他订户读报。但怎么协商,她都不同意,我只好破例。这个订户很难缠,尽管我这般忍让,她还是不满意,有时出报晚了,她就说我工作不负责,送报太晚,要投诉我。
   ⑷我的孩子还小,送报虽然累点,但只需忙半天,下午就可以照看孩子了,因此我很珍惜,每次都很认真,唯恐有半点疏忽而被用户投诉丢掉工作。有时报纸少发了,我就自己出钱买几份补上。尽管工作辛苦,但因为订户多,每月的收入于我来说已相当可观了。我很感激这些订户,因此每次到楼上送完报,看到谁家门口有垃圾,就顺手捎下来扔了。有几次看到七楼订户门口也堆着垃圾,想起她的刁难,就不想帮她。后来想,虽然她对我刻薄了点,但毕竟是我的订户,为我带来了收入,也就顺手把她门口的垃圾带了下去。
   ⑸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去送报,发现七楼家门口的报箱不见了。正在纳闷,门开了,女主人告诉我,报箱已经移下去了,以后不用再爬七楼了,并再三感谢半年来我一直替她带垃圾。
   ⑹这本是举手之劳的事,我也没奢望回报,却打动了订户们,一年报纸还没到期,他们就续定了下一年的,并且还给我介绍新的订户,向左邻右舍游说我的好。
   ⑺帮助别人,给别人施以善心,看似无偿的行为,其实是为自己积蓄了将来得到善报的资本。乐于行善的人,即使善行得不到直接的回报,但一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间接回报。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
答:
2.阅读全文,哪些地方看出七楼订户比较“难缠”? (2分)
答:
3.阅读全文,哪些地方能表现“我”珍惜这份工作?(3分)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
三、写作实践(50分)
题目:我最敬爱的一个人
要求:⑴内容要具体,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⑵在叙述的基础上,要恰当运用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字数不少于500字。
2011年东莞市清溪镇语文期末试题(初一上)参考答案
一、1.D 2.C 3.A 4.D 5.D 6.C 7.B
8.⑴曲径通幽处 宝剑锋从磨砺出 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⑶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⑷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⑸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二、(一)9.王安石 借景抒情 10.政治理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 11.B
(二)1.《水经注》、郦道元
2.⑴通“缺”;断缺 ⑵确实,实在 ⑶连续不断 ⑷宣布,传达
3.C
4.连绵不断、隐天蔽日;季节
5.“素湍绿谭,回清倒影。”和“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7.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或月亮的。
(三)1.一对小夫妻因要出国旅游,准备让母亲照看小狗后被母爱感动改变主意携母出国旅游。
2.生动地写出“我心中深深的自责。”
3.A
(四)1.遇到困难要坚强(执著);牵牛;遇到压力要放松(坦然);吵架
2.⑴(一语双关) 既指现实的冬季,又指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⑵为母亲的话作铺垫;表明母亲的话很平常、很朴实 源于生活经验的总结。
3.略(点拨:可以围绕以下几点组织答案 中心内容:围绕母亲三句话写;叙事线索:母亲的三句话;文体:记叙文;主要人物:母亲;目的意义:暗示母亲的三句话对“我”影响大。)
(五)1.我送报纸的过程中,坚持为七楼用户往楼下带垃圾,用真诚与热心的服务感动了我的用户们,也为自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回报。
2.坚持让我必须把报纸送到七楼,怎么协商,她都不同意;有时出报晚了,她就说我工作不负责,送报太晚,要投诉我。
3.每天起早取报,并按时送报。每次都很认真,唯恐有半点疏忽而被用户投诉丢掉工作;有时报纸少发了,我就自己出钱买几份补上;每次到楼上送完报,看到谁家门口有垃圾,就顺手捎下来扔了。
4.为人善良,待人宽容,帮助他人不求回报,对工作尽职尽责。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