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七年级(上)期中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3分)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 )成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多chéng( )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容量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著名教练陈运鹏将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比作木板, 。
(1)给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2)用音序检字法查“是”字;用部首查字法查“箍”字,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分)
A.“是”字查“sh”声部,再查“shì”章节;“箍”字查“竹”部,再查九画。
B.“是”字查“s”声部,再查“shì”音节;箍”字查“竹”部,再查八画。
C.“是”字查“s”声部,再查“sì”音节;箍”字查“竹”部,再查九画。
D.“是”字查“sh”声部,再查“shì”音节;箍”字查“竹”部,再查八画。
(3)填入画线处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1分)
A.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才能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只有一个因素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2.诗文默写。(7分)
(1) ,寒梅着花未?
(2) 沉舟侧畔千帆过, 。
(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4) 《木兰诗》中的 “ , ”两句揭示出了战地生活的艰苦。(2分)
(5)你的一个最要好的同学要到外地去读书了,送别的时候你可以引用王勃的两句诗“ , 。”来和他共勉。(2分)
3.按提示填空。(4分)
冰心在《忆读书》中总结出了“ ”
的箴言;《山中避雨》通过记叙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过和感触,揭示了“ ”
的道理;读《小巷深处》,我们看到了一个 的母亲形象;读《我的老师》,我们看到一位 的优秀女教师形象。
4.综合性学习。(5分)
学校开展以“龙年话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活动一 龙图配题
对联、成语、民彦……到处都有龙的踪迹。同学们把收集到的资料编成一期关于龙文化的班刊,准备用下图作为插图,请你用一个含龙的四字短语,给这幅图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用楷书或行书规范、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2分)
活动二 龙年说龙
中国民间逢年过节舞龙灯、赛龙舟,庙宇、壁画、廊柱……龙的身影无处不在。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龙呢?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围绕“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龙”的问题探究出三条主要原因。(3分)
[材料一] 龙是中国古人对蛇、鳄、鱼、鲵、猪、鹿、熊、牛、马等动物和雷电、云、虹、龙卷风等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是龙的主要融合对象,因此,龙常常被称为“鳞族之长”、“众兽之群君”。
[材料二] 在中国文化中,“龙”很早就作为一种地位崇高、内涵丰富的象征物而存在。在古代,龙更是帝王的象征,着龙袍,坐龙椅,龙图腾成了皇权的象征。
[材料三]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清朝时把龙绘制在国旗上,制成黄龙旗。随着使节、商船、留学生和华侨走出国门,龙成了每一个中国人身份的标识,产生了莫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测读。(6分)
(1).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短句.(可适当增删字数和标点符号,但不能改变原意)(3分)
《西游记》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合再创作的一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深受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欢迎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
①
②
③
(2)、请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3分)
①简述孙悟空“大闹龙宫”讨得兵器和披挂的经过。
②简述鲁滨孙在岛上生病和复原的经过。
二、阅读(共4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15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就: (2)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3)泯然众人矣 众人: (4)父利其然也。 利: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3分)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分)
8、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或以钱币乞之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余闻之也久 D、不能称前时之闻
9、读了本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3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 ①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② 开门,果然就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的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出手 ③ 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 ④ 在地下, ⑤ 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到得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10、本文段选自课文《风筝》,作者( ) ,原名( ), 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 家。(2.5分)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动词是① ② ③ ④ ⑤ (2.5分)
12、选文第二段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都交代得很清楚。试将相关内容填入下表。(5分)
时间
有一天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13、文中的“我”为什么要毁坏小兄弟的风筝?作者在描写当时的“我”时故意把自己写得很粗暴,这又是为什么?(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7分)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4.概括文章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2分)
15.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3分)
16.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4分)
17.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5分)
(1)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品析加点词,3分)
(加点词:“尴尬”、“爬满”)
(2)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2分)
18.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3分)
三、作文(30分)
19、请以“我和别人一样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注意: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2年秋七年级(上)期中
语 文 试 卷 答 题 卡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3分)
(1)给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箍( ) chéng( )
(2)( )(1分) (3)( )(1分)
2.诗文默写。(7分)
(1) (2)
(3) (4) , (2分)
(5) , (2分)
3.按提示填空。(4分)
“ ” “ ”
4.综合性学习。(5分)
活动一 (2分)
活动二 (3分)
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测读。(6分)
(1) (3分)①
②
③
(2)(3分)①
②
二、阅读(共45分)
(一) (15分)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就: 宾客:
众人: 利:
7、(6分)(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3分)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分)
8、( )(2分)
9、(3分)答:
(二) (13分)
10、(2.5分)
11、(2.5分)① ② ③ ④ ⑤
12、(5分)
时间
有一天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13、(3分)
(三) (17分)
14.(不超过30字,2分)答:
15.(3分)答:
16.(4分)答:
17.(5分)(1)(品析加点词,3分)(加点词:“尴尬”、“爬满”)
答:
(2)(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2分)
答:
18.(3分)答: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