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复习总纲
班别: 姓名: 学号: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及阅读
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说明道理
2、 拟人:赋予事物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动作,使事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4、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人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5、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6、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7、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8、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其他:引用、对比、借代等
(三)病句:
★判断病句的方法
(一)紧缩法。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于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例如:
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紧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例如:
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
紧缩以后,全句成为“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这样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
(二)类比法。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国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四)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从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方面考虑是否合适。例如:
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第一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第二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病因类型
(一)用词不当。
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
“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应改为动词“节省”。
(二)搭配不当。
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③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如:
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北京”是“季节”,主宾不搭配。又如:
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加快”可以配“速度”,但不能配“规模”,这是动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b.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②谓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b.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③宾语残缺。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④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⑤缺少关联词语。 例如:
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这个句子的谓语“拥有”什么,残缺。应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四)成分赘余
①主语有多余成分;②谓语有多余成分;③宾语有多余成分;
④定语多余; ⑤状语多余; ⑥补语多余。例如:
①《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
“诸”是“之于”的意思。删去“诸”或“于”即可。又如:
②欢迎领导到我校光临指导。
“到我校”即“光临”,造成赘余,修改的办法是留其一,去其重复。
(五)结构混乱
①词序不当。几种情况:a.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b.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c.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d.多层定语语序不当;e.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如:
太监是我国封建皇宫中特有的产儿,是被阉割过的封建帝王的奴仆。
对太监的介绍应先将其特点说明“是……的奴仆”,再言其“是……的产儿”。否则“特有的产儿”的概述设着落,交代不清。
②句式杂糅。有两种情况:a.两种说法混杂;b.前后牵连。例如:
客房内均设有闭路电视、国际国内直披电话音响、房间酒吧等应有尽有。
该句把两种句式拼在一起造成杂糅。一种是“客房内均设有……酒吧等”,另一种是:“客房内闭路电视……应有尽有”。两种句式应删其一种,从而保持句子表达的明确。
③复句中暗换分句主语,造成混乱。例如: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也该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老工人的一席话”;第二个分句的隐含主语是“小邱的心”。由于句子是隐含转换主语,因此造成句式混乱。
④层次不清。例如:
新华社发出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全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新华社发出的这条消息,就重视程度而言,科学界人士重于广大读者,因此,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动态;另外最后一句“引起强烈的反应”属于抽象性语言,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
(六)表意不明。
①指代不明。例如:
王新和李红赛跑,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终于他取得了胜利。
“他”是指王新还是李红不明确。 又如:
我站在窗前向操场一看,这里有很多同学在打球。
“这里”指代不明,应改为“那里”
②意思混杂,不知所云。例如:
这些年,写文章的人特别喜欢“该”和“其”这两个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该”和“其”当然可以用,因为今天我们用的是现代汉语,很多时候,用“这”“那”“他”之类,文章更流畅。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
前面说“该”和“其”当然可用,中间又讲现代汉语中的“这”“那”“他”使文章更流畅,最后又说“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使读者无法明白“该”和“其”与“这”“那”“他”用哪个更好。
③歧义句。例如:
请你代我买两张北京到西安的往返飞机票。
此句有两种理解:其一,往、返共两张。其二,往,两张;返,两张。又如:
这个厂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30%,受到上级表扬。
此句两种理解:一种,比全年计划多出30%;另一种,只超出全年计划的30%.
(七)不合逻辑。
①强拉因果。例如:
由于今天是公园里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无几。
此句强拉因果,“游人少”的原因不能推出是因为游园的最后一天所致。
②自相矛盾。例如: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就没有死,可又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③概念误用。例如:
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语文知识指南》《教师语文大全》《辞海》等。
文学作品与语文教学用书是不同的概念。可改成“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教学用书”。
④主客倒置。例如:
那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该句应改为:“我与报纸接触”,“我”为主动,“报纸”为被动。
⑤否定不当。例如:
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该句去掉“否认”前的“不”字。
⑥前后失衡,缺乏照应。例如:
有没有人毁树,是树能成活的重要条件。
该句前面是两种条件“有没有”。后面只说了“能成活”的一个条件,两面失衡,应在“能成活”前加“是否”二字。
★修改病句的原则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总之,要记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四)仿写:
★什么是仿写句子
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这种题型,看似容易,觉得都能做出,其实很难,得分率极低,所以,只有把握住仿写的要领,才能仿写成功。那么,如何按要求进行仿写呢?
一般说来,要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例如:仿照例句,在横线上再造一个句子。
金钱能买来书籍,但买不来知识;金钱能买来药品,但买不来健康。
解题分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例句的结构是:金钱能买来……,但买不来……;金钱能买来……,但买不来……;这一步是做仿写题的关键所在。
其次分析例句的内容,从例句可知:(1)“能买来”的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书籍、药品);(2)“但买不来”的是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词(知识、健康);(3)“书籍和知识”、“药品和健康”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根据例句,答案可填写为:“金钱能买来礼物,但买不来真情”;或“金钱能买来玫瑰,但买不来爱情。”
有些仿写题,从形式上看,往往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从内容上看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依照例句,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句: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在仿写此题时,除了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结构外,还要注意三点:(1)要使用拟人修辞方法;(2)“墙角”是表示事物处所的修饰语;(3)仿写的句子要表达自己的感受,要有哲理性。仿句:笼中的鸟,你安于现状时,自由便夭折了。
(从整体上看,结构与例句相符,也使用了拟人修辞格,且蕴含了深刻的哲理,符合仿写要求。)由此可见,在仿写时,要做到“形似义合”。即在形式上,与例句相似;在内容上,与例句吻合。做到了这两点,不管题型怎么变化,都会迎刃而解。
(二)常见的仿写题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1、 续写式
如:仿照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 ;爱心是 , 。
2、 话题式
如:仿照例句,以“笔”为话题立意开头,并作为本体,写出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例句:书似阶梯,开启心灵之门;书似灯塔,照亮前行之路。
仿句:(参考答案:)笔似火焰 ,点燃文明之光;笔似犁铧,耕耘五彩之梦。
3、 开放式
如: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例句:太阳无语,却放射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广博。
仿句:参考答案:青春无语,却焕发活力;鲜花无语,却散发芬芳;春雨无语,却滋润大地。
(五)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讽今(讽刺)
第二部分 文体基本知识(记叙类)
(一)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事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追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二)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三)记叙的线索作用:1、核心人物 2、核心事件3、时间 4、地点 5、作者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和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四)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五)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六)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七)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的作用:侧面烘托了…….的特点。
4、环境描写及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②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推动情节发展; ③渲染气氛;
④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⑤突出、深化主题。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题目:(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题目:(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2、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3、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4、关键句子的作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1、总起全文、2、引起下文、3、埋下伏笔、4、作铺垫、5、承上启下(过渡)、6、前后照应、7、首尾呼应、8、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注意:结合语句在文段中的位置再作选择回答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二)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作品风格: 柔婉 豪放 灵秀 庄严 绮丽 朴实 繁复 凝练生动等
题目: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题目: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①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②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题目: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题目: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某人做某事)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题目: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题目: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题目: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指代的内容在“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的前面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题目: 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这开放性类题目是送分题目,只要自圆其说,说得有理,即可得分,这类题目没有标准的答案。
第四部分、文言文复习
第一讲:文言文考点:
1、文学常识;2、内容理解;3、实词词义(重点实词义、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4、虚词用法;5、名句默写;6、句子断句;7、翻译句子
第二讲:重点虚词用法
1、之 ①助词“的”;②代词(他、它、他的……);③动词“去”、“到”;④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宾语前置的标志(如:何陋之有);⑥凑足音节,无实义,不译;⑦定语后置的标志(如:马之千里者)
2、而 ①表修饰;②表顺接;③表转接;④表并列;⑤表假设(如:富而可求也)
3、以 ①用、用来;②来;③凭、靠;④因为;⑤把;⑥按照;⑦相当于“而”(如:卷石底以出)
第三讲:重点课文复习
第六单元
21、《论语》六则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悦 高兴) ②学而不思则罔 (罔—惘 迷惑不解) ③尊君在不(不—否 表疑问)
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邪—耶 吗) ⑤著我旧时裳(著—着 穿) ⑥火伴皆惊忙(火—伙 伙伴)
⑦对镜帖花黄(帖—贴)
2、词类活用
①不耻下问(耻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 ②门外戏(门外 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③父异之(异 形容词作动词:感到惊异) ④父利其然也(利 意动用法:认为……有利)
⑤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名词作动词:把……当宾客看待)
3、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学习态度,举例说明
一、二、三则主要涉及学习方法,四、五、六主要涉及学习态度。
(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即学习要复习。
“温故而知新”即在温习已学过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体会。
“学而不思则罔”即学习与思考要结合。
(2)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即要谦虚好问
“学而不厌”即学习要不知满足,不断进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即随时随地地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4、归纳成语,格言。
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2、《世说新语》二则
第一则、《期行》
一、古今异义词
1、太丘舍去(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2、相委而去(委 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屈、委托)
3、元方入门不顾(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二、一词多义
期:
1、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引:
1、下车引之 (拉) 2、属引凄异 (延长)
信: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信用) 2、谓为信然 (确实) 3、与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三、文章主旨 文章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第二则、《乘船》
一、重点词义
1、所以
①本所以疑(......的原因)
2、舍
①王欲舍所携人(扔掉,抛弃)
二、古今异义
1、宁可以急相弃邪(可以:古义:能够,因为; 今义:表示同意)
三、文章主旨 《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不能失信于人。言必信,行必果。
23、《伤仲永》
一、一词多义
㈠、“之”
1. 忽啼求之——代词,书写工具。 2. 借旁近与之——人称代词,他,仲永。
3. 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仲永写的诗。 4. 邑人奇之——代词,他,仲永。
5.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仲永的诗。 6. 余闻之也久——代词,仲永的事。
7. 于舅家见之——代词,他,仲永。 8. 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
㈡“于”
1、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
㈢、自
1、并自为其名:自己 2、还自扬州:从。
㈣、闻
1、余闻之久也 ——动词,听说 2、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词,名声
㈤、然
1、父利其然也 ——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二、词类活用
㈠、意动用法
1、父异焉(异——对…感到诧异) 2、邑人奇之(奇——对…感到惊奇。)
3、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对待。) 4、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可图。)
5、伤仲永(伤——对…感到哀伤,对…哀怜)
㈡、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每天
三、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今为判断词。 )
2. 或以钱币乞之 (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人,今义为或许。 )
3.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 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
4. 泯然众人矣 (众人:古义:平常人、普通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 )
5. 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古义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