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囚 绿 记
常春藤一样的陆蠡
正音:
陆蠡
瞥见
移徙
猗郁
蕈菌
lǐ
piē
xǐ
yī
xùn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带着此问题,用自
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
一个人读,找个伴儿一起读等不同形式)
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哪一段或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
你,做记号,好好朗读品味
2、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二、明确本文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如能像“囚绿”
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
2、他把绿“囚”牢了吗?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
的呢?
绿 囚绿 绿 绿
恋
释
思
本文的结构特点:
以对“绿”的情感为线索,按恋绿、囚绿、
释绿、思绿的结构,形成作品特有的节奏。
“恋绿”部分为“囚绿”作铺垫;“囚绿”如此固
执,却为何又要“释绿”?“释绿”部分是文章
主题所在。就像逆水行舟,先有意识地竭尽
全力将船推至感情激流的高峰,而后突然缟
松浆停,不仅造成文势的变化多姿,在主题
的揭示上更是发人深省。“思绿”部分虽只有
短短三句话,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一枝春
藤牵动了作者的情思,也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让读者去思索回味。
结构精巧,变化多姿。
三、读一读,品一品。
读一读你喜欢的语句或语段,
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例如直接抒情的句子、例如
隐含作者矛盾心理的句子……)
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
叙述是自然朴实的,描写是简约质朴
的,情感也是诚挚而朴素的。作品朴
实清新的字句中含有作家的情感血泪,
淳厚淡远而又瑰丽的文笔里渗有和谐
真醇的诗意。这正是作者散文作品艺
术魅力之所在。
四、创设情境
假设您是作者,要直接抒发
对绿的喜爱之情,与绿直接
对话。请以课文第五小节一
段话“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也视同至宝”为例,有感情地
表述,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
综合探究:
课后收集有关“绿”的成语或词组,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也可小组合作。
五、探究
1、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
特点?
明确: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
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
2、作者的心灵与常春藤的秉性在哪些
方面是类似的?提示:应联系当时的
社会背景来谈。本文有一句话
交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哪一句?
明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精彩
一笔,点明文章的写作的时代背景
——抗日战争年代。使故事具有鲜
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
明确:顽强抗争、不屈不挠、对光明
与自由的执着和向往。
值得骄傲的朋友
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
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
——巴金
六、质疑探究,领会文章主旨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
意义。(由绿的特点,作者的
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明确: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
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
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
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关于象征手法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文章描写的对象不同,语言的风格各异,而且有白话,有文言,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作者都不是单
纯地赞美松树、白杨、翠竹、莲花,而是借
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以及具备这些美德的人,或借以说明某项事理。这种写作手法,
通常称为“象征的手法”。
礁石
艾 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
学以致用
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