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二十 岳阳楼记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二十 岳阳楼记

  • 格式:  PPT
  • 大小:  743K    20张
  • 时间:  2016-07

《岳阳楼记》ppt课件13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岳阳楼记》ppt课件13《岳阳楼记》ppt课件13
27。岳阳楼记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安徽省太和县大庙中心学校
屈 云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学 习 目 标 :
了解范仲淹的文学赏识
掌握文中实词,了解“以”“则”等虚词的用法
学习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作者简介 :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他的曾祖父范梦龄,曾任吴琥国中吴节度判官(苏州钱粮判官),祖父范赞时,曾任吴越国秘书监。父亲范墉,任职于吴越王幕府,后随吴越王钱 一同投宋,端拱初年(988 年)赴徐州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端拱二年(989 年)八月二日,范仲淹生于徐州,次年(990 年)父亲不幸逝世,范家失去了生活来源,范仲淹之母谢氏贫而无依,只好带着尚在襁褓中的仲淹改家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从此,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音yue),在朱家长大成人。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位于湖南 省岳阳城西的巴丘山下。原是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兵楼。唐玄宗开元四年,张说在阅兵楼旧址修造楼阁,取名岳阳楼。自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记后,岳阳楼遂名扬天下,成了历代著名的游览胜地。
给下列生字注音
谪守( ) 属予( ) 浩浩汤汤( ) 怒号( ) 冥冥( ) 汀兰( ) 偕忘( ) 把酒( )
zhé
shāng
míng
xié

tīng
háo
zhǔ
文章脉络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写作缘由. 第二部分(2-4)写迁客骚人览物而生的两种感情. 第三部分(5)抒写宽广胸怀和政治抱负.
重点字词句的解释
具=俱(jù) 通假字 属=嘱(zhǔ) 通假字
谪守:被贬官到......太守 增其旧制:扩展它的旧有的规模 作文:写文章 以记之:来记下这件事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胜状:好景色 衔:连接 吞:吞噬 大观:雄伟景色 备:详尽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早上阳光明媚,傍晚阴沉昏暗,景象变化无穷. 迁客骚人:被降职远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他们看到自然景物而而触发的感情,怎么会不有所不同呢?(双重否定式的问句)
课 文 分 析:
第一段写了什么?着重写哪一方面?有什么作用?
滕子京被“谪守巴陵郡”为什么还能做到“重修岳阳楼”呢?他哪方面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可联系学习与生活)
阅读第二段:
分别划出: 1.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2.从空间上描写洞庭湖的广阔无垠的句子 3.从时间上描写洞庭湖景象的句子
4
3
阅读第3、4段
质难解疑
概括这两段内容,并说说与上文的联系
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这两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加以发挥。
其次,写洞庭湖晴朗天气的明媚景象。写了这样的景物,就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写了物喜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
先写了风雨天气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 ,这样的景物,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这一段写了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
阅读第5段
朗读、正音、释词。
重点理解的词句
其必曰 “先天下……乎”——这是一个略带测度语气的肯定句 。
“其”在这里是代词,不是表示推测的副词。这一句是作者代古仁人回答。“然则何时而乐耶?”用“……乎”这样测度的语气,显得委婉而得体。
思考与讨论
1.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思考与讨论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思考与讨论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 在。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从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的行为看,确实不是徒托空言。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思考与讨论
主题透视
范仲淹用洗炼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洞庭湖波澜壮 阔的景色,并且借景抒情,劝勉失意志士不要因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忧伤,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摆脱个人得失,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
全文结构透视:
记叙:交代写记缘由
描写:总写洞庭湖的全景:胜状、大观
阴------感极而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晴------其喜洋洋(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议论:古仁人:“异二者之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文章中心抒发理想抱负。
写法透视
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文语言简洁凝练,琅琅上口,含意深远又易于诵读。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