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十六 陈涉世家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十六 陈涉世家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7

《陈涉世家》教案2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 陈光荣 
[广州市天河区 华美学园(510520) hmcgr@163.net] 


教学要点 
一、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二、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三、材料处理详略得当。 
四、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设想 
一、 教学重点是讲清大泽乡起义的原因和经过,了解人物对话的语气表达方式;教学难点是对多义词不同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文中有关迷信活动的正确认识。 
二、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和课文注释,并凭借工具书疏通字词句。在此基础上,教学中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并通过背诵,加深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学过中国古代历史,能说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于哪个朝代,起义的领袖是谁吗?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检查预习 
1  《史记》是一部什么书? 
《史记》是汉代司马迁编写的一部史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不仅史料翔实,而且文笔流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因而鲁迅先生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强化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推行强硬政策,对农民实行残酷剥削,大大加重了税赋和劳役的征发,这些急政暴行,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农民起义一触即发。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微宿县境)率戍卒900人揭竿而起,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陈胜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虽只有半年,但严重地动摇了秦王朝的封建统治。 
3  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并说出其含义。 
阳夏(jiǎ)  嗟乎(jiē)  適(zhé)戍  当行(háng)  陈胜王(wàng)  罾(zēng)  篝火(gōu)  忿恚(huì)  笞(chī)  徇(xùn)  (zhì)  酂(zàn)  柘(zhè)  谯(qiáo)  砀(dàng)  社稷(jì) 
三、教师朗读课文后指导学生理清叙事线索 
提问:围绕着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明确: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第1段介绍农民起义的领袖;第2段记叙起义的原因和谋划情况,第3段写起义的经过和取得的胜利。 
四、研读第1段 
1  阅读理解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1)“之”的三种不同用法; 
(2)“也”“哉”所表达的语气;(3)“尝”“毋”“苟”等词的含义。 
2  学生口译并讲评翻译情况。 
3  质疑和讨论。 
提问:本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 
讨论明确;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3)“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五、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2、3段。要点:完成课后“辨析·比较”题三、1  2题,掌握多义词;找出文中通假字和活用的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口头回答上节课布置的预习要点,教师作补充,从而掌握文中的多义词、通假字及词类活用用法。 
二、研读第2段 
1  阅读理解课文,讲清重点字词句(结合文中注释与语境进行): 
皆次当行  会天大雨  等死  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  宜多应者  威众  间令(与“又何间焉?”比较)  往往语 
2  学生口译并讲评翻译情况。 
3  质疑和讨论。 
提问: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画出有关句子。 
讨论明确: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劳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闾左適戍渔阳900人,一次征发就达900人,可见当时徭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统治者逼迫出来的。 
提问:陈胜、吴广是怎样谋划起义的?怎样看待他们所采用的迷信手法? 
讨论明确:首先,陈胜、吴广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及广大平民百姓的怨恨之情;同时,陈胜还分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提出借扶苏、项燕之名“为天下唱”的主张;最后,他们为起义制造舆论。采用“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等迷信的方式,这是根据当时的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斗争策略,说明陈胜、吴广的足智多谋。提问:这一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语言、动作、外貌) 
明确:以记叙人物的对话为主,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 
三、研读第3段 
1  阅读理解课文,讲清重点字词句(结合文中注释和语境进行) 
多为用者  忿恚尉  借第令毋斩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比至陈  豪杰  被坚执锐  刑其长吏 
2  学生口译并讲评翻译情况。 
3  质疑和讨论。 
提问: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讨论明确:写了三方面内容。(1)并杀两尉;(2)为坛而盟;(3)胜利进军。总之,写了起义的经过和胜利情况。 
提问:“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思想含义是什么? 
讨论明确: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提问: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理解·积累”题四、五;背诵“陈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和“召令徒属曰……吴广为都尉”两段文字。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讨论本文的主题思想 
提问:陈胜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试说明理由。讨论明确: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活动,归纳出主题思想: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过程,刻画了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赞扬了他们反抗暴秦专制的历史功绩。 
三、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启发诱导,明确: 
1  围绕中心来选材组材。文章围绕着秦末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详略得当地记叙了起义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作者首先简略地交代了主人公陈胜的身世和抱负,继而详写起义的原因、谋划情况、起义的经过及得取得的胜利。条理清楚,主次分明。 
2  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全文共写了三次对话。第1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第2段陈胜同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才能;第3段陈胜同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不仅如此,作者还善于根据人物不同的身分和处境,写出对话的语气。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与“等死,死国可乎?”两句,皆为疑问句,但语气表达方式同中有异,前句“也”相当于“啊”,表达的语气肯定意味强些,表现了“佣耕者”对陈胜的话根本不相信;后句“乎”表达的语气委婉些,含有征徇的意味。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朗读·背诵”题一,“辨析·比较”题三和“理解·积累”题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