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7 两只小狮子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 27 两只小狮子

  • 格式:  DOC
  • 大小:  152K    5张
  • 时间:  2015-02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两只小狮子人教新课标2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7 两只小狮子

【备课资料包】

【教学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字;会写“练、习”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
认识“狮、整”等14个字;会写“练、习”等6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教学准备】
《两只小狮子》教学网页、小树头饰、懒狮子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你们知道“辛巴”是谁吗?
2、你知道狮子都有哪些本领呢?(网页演示狮子本领“滚、扑、撕、咬”,或者带领学生做动作理解“滚、扑、撕、咬”。)
3、狮子是林中的大王,可它的本领是生来就有的吗?
二、新课教学。
(一)教学第二自然段。
1、课文中有两只小狮子也想成为林中的大王,可它们的表现却不一样,究竟哪点不一样,请认真看图专心听。
2、谁有勇气来当当小老师,用自己的话介绍图中两只小狮子的表现?
3、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样介绍两只小狮子的表现的,请打开书,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4、你喜欢哪只小狮子,能读出对它的喜爱吗?(孩子读)喜欢另一只小狮子吗?(孩子读)你们能读得和他们一样好吗?(孩子齐读)
5、根据两只小狮子这时的表现,你认为哪只狮子可以成为林中的大王?哪只不能呢?
(二)教学第三到六自然段。
1、是啊,小树也和你们一样,非常担心懒狮子,它对小树说了些什么呢?我们就来分大组比赛朗读3—6自然段,不仅要比谁会读,更要比谁会听。
2、我们读的3—6自然段是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同桌的小朋友,你们能一个表演小狮子,一个表演小树,合作朗读这几段吗?
3、请两对孩子上台朗读(给孩子戴上头饰),其余生评议。
4、老师邀请一个孩子合作读,其余生评议。
5、小评委评了老师和小朋友的朗读,希望你们能够学学我们的优点,克服我们的不足,比我们读得更棒!
6、请男生读小树的话,女生读懒狮子的话,男女生赛读。
7、听到你们读得那么好,我也想来参加一个,可以吗?
可我的任务很简单,只读叙述的语言,你们的任务可就难了,既要读小树的话,又要读懒狮子的话,能行吗?
师读叙述的语言,生读小树和懒狮子的话。
3自然段:读出担心的语气。
4自然段:理解“苦头”。
8、小狮子真会生活得很好吗?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交流吧。
9、师戴头饰,述:我就是懒狮子,可我认为我能生活地很好呀!你们为什么说不能呢?
与孩子展开小小的辩论。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1、小朋友暂时停停好吗?我妈妈来了(做手势引导孩子看大屏幕),她也想对我说话呢!(师朗读第七自然段)
2、妈妈的话我没大听明白,请朋友们帮帮忙,再读给我听听,让我再仔细思考思考,好吗?
3、恩,妈妈的话挺有道理的,可是,我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狮子”,谁能帮帮我啊?那,我该怎么做呢?
4、哦,我明白了。如果你们是小作家,请你们继续写这个故事,你认为谁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呢?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吧。
5、谢谢你们对我这只懒狮子的信任,(师摘头饰),老师也谢谢你们对懒狮子的关心。
(四)激趣朗读。
1、学了课文有你喜欢的自然段吗?可以离开小凳子读给你的小伙伴听,也可以与小伙伴一起朗读。
2、齐读课文。
三、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
2、指名课文。
二、学习生字。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小黑板,借助拼音,自由读生字,边读边记。突出重点字音的练习。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互相交流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3、请生当小老师教读生字。
4、说说这些字中哪些字最难记。
5、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部首。
6、扩词:同桌说说,这些生字娃娃都能组成哪些词语?
三、指导书写
1、不仅要会读,而且要会写,这些生字,你认为哪个最难写?哪个最简单?和身边的伙伴说说吧(老师捕捉信息,再请学生评述)
2、学生对书上田字格中的字逐一观察,想一想,你要提醒小朋友在写字时要注意哪些笔顺。
3、请学生讲述,老师配合范写。
4、学生试写,实物展示台展示孩子写的字,注重评价、激励。
四、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方案】
1·达标测评
参评人数( )
项目
内容
达标人数
达标率














注:表内【人数】为达标人数。
2·教学反思
学生参与程度
教学目标达成度
经验积累
问题分析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