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二章》练习试题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孟子二章》练习试题
江苏省刘集中学 李苏娟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第一段的“举”意思是()A.举出事例B.行为举动C.被选拔D.发动起义    2.横线上的“故”字意思是()A.由此看来B.所以C.这样看来D.原来    3.横线上句子的“是人”指()A.能担负重任,有所作为的人B.任何人C.作者D.第一段列举的6个人    4.解释加点词:4分    ⑴苦: ⑵过 ⑶虑 ⑷喻 ⑸衡    5.翻译句子:4分    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    6.上文选自 ,全文论证了 和 的问题。3分    7.下面加点的词意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发于(在)畎亩之中B.百里溪举于市(城市)C.故天将大任于是(这样)人也 D.行拂乱(使....错乱)其所为    8.作者在上文第一段列举的事例意在说明( )    A.古代任人唯贤,并不重出身、地位B.卑贱的人最多智慧C.经受磨难的人,才能接大任    9.“天”使接受大任者经受磨难,目的是( )    A.动性忍性,曾益其所不能B.苦其心志,劳其筋骨C.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10.“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正确解释是()    A.所以当他动了心抑制情感,就能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东西。    B.以此让心情激动忍让,就能渐渐增长知识    C.用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11.加点的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句是()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苦其心志 C.劳其筋骨    12.“大任”指什么 ?    13.“是人”要经历哪些磨炼?答:    14.通过这些磨炼,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答:    15.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经常遭遇哪些困境?    答:    16.经过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处是什么?(用文中三个字回答)    答:    17.学过这篇文章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答:    (二)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按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的顺序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第①②③段论述的中心是 。    3.第③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4.第③段中“城”“池”“兵革”的意思分别是:()    A.城市 护城河 兵器 甲衣 B.城墙 水池 兵器甲衣C.城墙 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 D.城郊 池塘 泛指武器装备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用法和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A.委而去之 B.亲戚畔之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夫环而攻之    6.解释第④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 ⑵固: ⑶至: ⑷威 ⑸多助之至 ⑹以天下之所顺 ⑺域    7.“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一句翻译是:( )    A.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B.这种情况是地理形势不如人心所向,内部团结C.这是因为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民和睦D.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统一    8.翻译上文最后一句:    9.文中的通假字是 ,通 ,正确的读音 ,含义是    10.翻译:    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⑵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1.上文第④段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用波浪线画出来。    12.文中的君子是指    13.上文第④段开头的排比句从反面否定了什么观点?    答:    14.作者认为”域民”“固国”“威天下”应该靠什么?    答:    15.“君子战必胜”的条件是什么?答: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博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 。    2.为文章断句,用“|”表示。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人恒过 ③而后作 ④而后喻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5.文章侧重论述 。    6.读过本文,使人不由想起这样两句话:自古雄才多磨难,。(写出下句)    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四)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人 和 池 域 至    3.写出本文的一个通假字。 通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答:    5.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答:    6.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怎样?    答:    7.孟子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答:    (五)一、填空l.孟子,名 ,字 , 时期著名的 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得道多助,夹道寡助》选自 ,论点是,。性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环而攻之( ) 池非不深也( ) 委而去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寡助之至()发于畎亩之中()空乏其身( )    委而去之( )人恒过( )而后喻( )而后作()    二、写出文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l.亲戚畔之 畔:本字_____,义:_____ 2.曾益其所不能 曾:本字_____,义: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 衡:本字_____,义:_____ 4.入则无法家拂上 拂:本字_____,义:_____    三、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故君子有不战;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D.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北山愚公者    (四)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公孙丑》。孟子,名_____,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孟子》是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书,而另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_____》。我们曾学过其中几则语录,如"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 ";"_________,不亦说乎?"    2、在上段文字横线上,按原文填空。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曾益其所不能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B彼竭我盈,故克之    C温故而知新    D一年未归,妻跪问其故    5、下列加"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 ②皆出酒食(拿出) ③两岸青山相对出 (出没)    ④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显露、出现) ⑤殚其地之出(拿出来)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6、下列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征于色,发于声 ③苛政猛于虎 ④积于今六十岁矣 ⑤不求闻达于诸侯    A、①③  B、②⑤  C、④⑤  D、②④    7、对"所以动心忍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这样),所以他的心惊动起来,性情也坚韧起来    B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的原因。    C(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D(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内心警觉,他的性格坚定。    8、从这段文字中概括出全文的基本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二章》参考答案    (一)1、C2、B3、A4、①使...受苦 ②犯过失 ③(思虑)④奋起,指有所作为⑤同“横”,梗塞、不顺5、① 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②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③ 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6、《孟子.告子》;造就人才;治理国家7、B8、C9、A10、C11、 A 12、治理国家的重任13、苦其心志....乱其所为14、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5、犯过失;内心困苦;思虑阻塞;不被为了解16、改、作、喻17、艰苦的环境的磨炼,对人的成才有促进作用。    (二)1、A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排比4、 C 5、 C 6、①所以 ②巩固③极点④震慑⑤达到⑥凭借、归顺、服从⑦限制7、A 8、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会胜利 9、畔、判、pàn、背叛 10、①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他的人就少 ②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2、得道者 13、靠武力来统治天下 14、得道(或行仁政)15、得道;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三)、1.《孟子·告子》2、略3、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生于忧患6.从来纨绔少伟男。7、略    (四)、1.孟子 2、略3、略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天时、地利、人和。人和民施行“仁政”,战必胜矣。6、略 7.宣扬“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