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1《4.3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1.理解河流地貌的类型。
2.掌握河流侵蚀地貌与河流堆积地貌的成因、分布及特点。
3.理解并掌握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侵蚀地貌与河流堆积地貌的成因、分布及特点。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读教材P77河谷的演变图,结合P78活动,探究河谷地貌形成的一般过程。
提示: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
2.结合教材P79案例,分析三角洲形成的一般条件。
提示:(1)泥沙来源:这主要取决于河流输沙量的大小。(2)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使得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不能被波浪和海流带走,在河、海相互作用的河口地区沉积,促使三角洲的成长。(3)地势平坦:河口处的海滨区水深较浅,这对波浪具有消能作用,利于泥沙的堆积和三角洲的发育。
3.结合教材P79活动,探讨下列问题:
(1)山前洪(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和外部形态受哪些因素影响?
提示:山前洪(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和外部形态主要受坡度大小、河流的流速以及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影响。
(2)该活动中的实验能否反映山前洪(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分布规律?为什么?
提示:不能。山前洪(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由谷口向冲积扇的边缘由粗变细,实验所用小米或者细沙颗粒物比较均匀,在自然滑落过程中不能出现颗粒大小的分选性。
(3)怎样改进这个实验才能更好地演示出山前洪(冲)积扇的形成规律?
提示:可以将小米或细沙换成颗粒大小不等的沙土,倒入水中,边搅动边沿着倾斜的“V”型轨道流淌入带有出水小孔的水槽中,就会在水槽中轨道末端的位置出现颗粒大小分选的扇形的堆积体。
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的区别
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主要是在侵蚀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别。
(1)溯源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指向河流上游;
(2)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垂直方向;
(3)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与河流流向大致垂直。
河流的侵蚀一般含上述三种侵蚀形式,但在不同河段和不同时期,其侵蚀作用形式有明显差异。
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整条河流的沉积物颗粒并非都具有分选性
河流自上游至下游,堆积物颗粒的变化都是由粗到细变化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河流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时,颗粒大、比重大的总是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但这个规律只适合于连续发生沉积的某个河段,对于整条河流来说,由于受地形等因素影响,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交替进行的,因此上述规律并不正确。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1)、(2)题。
(1)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2)图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R河流的(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思路点拨】(1)读图可知,图甲中有“U”型谷与“V”型谷的组合。U型谷形成较早,V型谷形成较晚。U型谷是冰川侵蚀作用的结果,V型谷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所以C项正确。(2)读图可知,E为河流中游河水下切形成的倾斜的河流阶地,F为河口附近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
【规范解答】(1)C (2)D
区分河流不同河段的地貌特点的方法
(1)上游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湍急,水能丰富,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河谷深切,多峡谷。
(2)中下游地区:河道变宽,地势起伏变小,沉积作用增强,多形成冲积平原。
(3)河口地区:坡度较缓,流速较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三角洲。
【备选例题】下面为河流发育示意图,河流横断面①②③分别是河流上的a、b、c三点的横断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河流横断面①②③与a、b、c对应正确的是( )
A. a—① B. b—② C. c—③ D. c—①
(2)若此图所示的区域位于20°N附近,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河口三角洲更容易和A岸相连
B. 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C. a河段沉积物的颗粒直径一般小于b河段
D. c河段以搬运作用为主
【思路点拨】第(1)题,结合①②③对应的河谷形状与a、b、c在河段中的位置具体分析。第(2)题,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淤积,河口三角洲容易与左岸连接。水电站应建在水量大,落差大处。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先沉积,颗粒直径较大,b处后沉积,搬运的远一些的颗粒应小一些。c河段地势平坦,水流缓慢,应以沉积作用为主。
【规范解答】(1)D (2)A
1.读教材P80聚落规模与河流地貌的关系图和P81河流地貌对聚落造成的影响图探究下列问题:
(1)不同地区中,河流地貌是如何影响聚落规模的(从河网密度及取水难易方面分析)?
提示:不同地区的河网密度不同,水源获取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在河网密度较大,水源获取容易的地区,聚落的规模往往较小;而在河网密度较小,水源获取困难的地区,聚落的规模往往较大。
(2)河流地貌对聚落选择有何影响?
提示:聚落选址的基本原则就是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所以,在平原低地,聚落应选在平原上地势较高处;在山区河漫滩平原,聚落应选在由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2.结合教材P81活动,分析下列问题:
(1)在河流上游和中下游,聚落的位置有何差异?为什么?
提示:河流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地是为了靠近河流,方便取水;在河流下游聚落选址在地势稍高的B地,为了防御洪水。
(2)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为什么?
提示:B地。因为B地位于两河流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同时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城市发展有足够的空间是城市发育的较理想环境。
1.不同的河流地貌对聚落发展的吸引力
河流地貌可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大类,侵蚀地貌一般形成各种类型的河谷,上游地区的河谷往往聚落较少,而在下游河谷地带及各类河流的堆积地貌上,一般聚落较为密集。如三角洲平原、河漫滩平原、洪积平原。这些地方一般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故有利于聚落的发育。
2.不同地形区的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原因是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而发育于高原上的深切河谷,地势较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2)山区: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前的洪(冲)积扇及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或蜿蜒分布于山前。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3)冲积平原地区:聚落多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这些地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气候恶劣的地区也有城市分布
气候条件恶劣的干旱荒漠地区、高纬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很少有城市分布,但并非一个也没有。例如,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也有城市分布,只是城市密度和规模均小于湿润季风区内的东南沿海地区。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2.聚落分布影响
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A处聚落形态及其形成的条件。
(2)据图分析,与A处相比,B处聚落密度较_______,大致呈________状分布。A、B、C、D四个聚落中,________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地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图中北部为山地、丘陵区,受地形影响,人口密度小,聚落密度也小,处于山谷中的A地,受地形约束,该处聚落只能呈条带状分布;南部为平坦的地形区,人口密度大,聚落密度也大。处于两河交汇处的C地,资源丰富,水运便利,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以及废渣;铁矿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易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污染。
【规范解答】(1)呈条带状分布。 条件:位于河流沿岸,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河漫滩地形相对平坦。
(2)大 团块 C 水运便利;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地形平坦开阔;水资源丰富
(3)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图示分析平原适宜聚落形成的原因
【备选例题】读下面景观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
A.尼日利亚 B.埃及
C.巴西 D.印度
(2)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主要取决于( )
A.河流径流的长度 B.河床坡度的大小
C.河流径流的变化 D.河流含沙量的多少
【思路点拨】第(1)题,从四个选项来看,尼日利亚、巴西、印度的地理景观以热带雨林或热带季雨林景观为主;埃及则以热带荒漠景观为主。图中区域植被稀少,最可能位于埃及。第(2)题,图中“居民在较高的地方定居”,主要是为了避免洪涝灾害,因此河流径流的变化是决定居民点分布的主要因素。
【规范解答】(1)B (2)C
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A.侵蚀作用 B.搬运作用
C.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
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④①
【解析】1选A,2选C。第1题,图中河流边滩是由流水沉积而成,河床中较陡的河岸主要是由流水的侵蚀而成。第2题,乙图中T岸为侵蚀岸,P岸为沉积岸;甲图中,凹岸为侵蚀岸,凸岸为堆积岸;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2010·广东文综)下列关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蚀
B.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
C.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
D.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解析】选C。解答此题要综合考虑,切不可对其进行位置限定或类型限定。逐项分析如下:
读某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
4、5题。
4.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
A.呈多边形 B.呈带状
C.呈环形 D.呈团状
5.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顺河谷而建
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
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
【解析】4选B,5选A。由图中观察村落的形态特点为带状;对于山区来说,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谷地带适宜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6.图1中a、b、c代表不同河段的河流断面图,图2中A、B表示两种河流地貌。解读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图1中的直线L表示河流,则河流流向为向______
(填“左”或“右”)。
(2)图1中的a、b、c表示河流的_______地貌,a处以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b、c处以________作用为主。
(3)长江三峡与图1中的________相吻合,试简要分析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
(4)图2中的A、B地貌形状类似,都成_______形,其中_______位于河流出山口处,_______位于河流入海口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分布。从地貌示意图1可判断a、b、c河床逐渐展宽,应该是河流从上游到下游的剖面图,图2中A和B分别为山麓冲积扇和三角洲。
答案:(1)右
(2)侵蚀 下蚀 溯源侵蚀 侧蚀
(3)a 长江三峡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该处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侵蚀而成。
(4)扇 A B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2010·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示意图。若在下图中数字标注的河岸上种树护岸,需要优先考虑的地点是( )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解析】选A。河流在曲流处,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所以①、③两处河岸被侵蚀,又由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所以⑤处河岸也被侵蚀,而种树护岸应在被侵蚀的一侧,所以选A。
下图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层地区。读图完成2、3题。
2.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 )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3.上图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的_______河段(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入海口处
【解析】2选C,3选A。第2题,由图可以判断,因岩层的性质不同,较软的岩层易被侵蚀,形成较大的地势落差,流速较快,易出现瀑布景观。第3题,该景观很显然是流水的侵蚀特别是下切侵蚀而形成的,一般在上游地区出现较多。
4.“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该诗为乾隆下江南时登临南京燕子矶所题,隐喻了地理环境的演变,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河流主流变动造成侵蚀与堆积的变化
B.地壳抬升使原水域变为陆域
C.河岸沙丘运动填入江中形成陆地
D.海平面上升造成河滩的淤积与扩展
【解析】选A。南京燕子矶地处长江沿岸,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河道会逐渐偏移,河流的南岸侵蚀北岸堆积,从而使得燕子矶附近地区的地貌不断地发生变化。
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读图回答5、6题。
5.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壳抬升作用 B.地壳下陷作用
C.长江的侵蚀作用 D.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
6.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
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
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
C.八卦洲以侵蚀为主,面积缩小
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
【解析】5选D,6选B。第5题,在长江下游,由于河道展宽,流速减缓,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下来,后出露江面,形成八卦洲。第6题,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水流向右偏转,故右岸(即南岸)冲刷严重,而左岸(北岸)流速较为缓慢,泥沙淤积,故八卦洲最终将与北岸相连。
【规律方法】河流地貌的判定方法
(1)根据外力作用的形式来判定。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V”型谷、“U”型谷等;河流堆积地貌有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2)根据地貌所在位置来判定。河流上游多“V”型谷等侵蚀地貌,山区河流出山口处多形成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多形成河漫滩平原,河口处多形成三角洲。
(3)根据地貌形态特征来判定。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多呈“V”型或“U”型,河流堆积地貌一般地势平坦开阔,海拔较低。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7.(探究性学习)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宫”。
(1)读材料和图,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
(2)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原因。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对图文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第(1)题,材料中指出掘穴的原则之一是“冬可以避风寒”,即避开冬季风的风向。第(2)题,古代生产力低下,河流还具有防御功能。伦敦、上海等城市的形成与河流的航运功能有关,河流的凹岸因流水速度快而利于船舶进出港口。
答案:(1)因素:光照、热量和湿度。光照——向南开口,采光条件好;热量——避开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防洪。
(2)凹岸流水侧蚀作用强烈,水深,建港的水域条件好。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