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1.4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上天容易入地难。虽然目前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太空遨游,宇宙探测器甚至能飞出太阳系,可谓“上天有路”。然而对于我们脚下6 371 km半径的地球,却至今还是“入地无门”。那么,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我们又是如何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的呢?现在,人类可以利用地震波来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
水 圈
大 气 圈
生 物 圈
地球的圈层结构
岩石圈
地核
地幔
探讨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
哇,好大的西瓜啊!但不知道熟没熟,怎么办呢?
钻探取样研究
目前,地质科学家已经在13个国家打了近100口深浅不一的科学钻探井,其中4000米至5000米以上的深井有20个。12262米的科探井世界纪录是由前苏联在科拉半岛上的SG3井保持的;德国曾经打了一口9100米的科探井。在我国江苏省东海县毛北开钻的5118米科探井工程将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深井。
钻探取样研究
“通往地心之路”—尼拉贡戈火山
什么是地震波?
地震波的分类及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何特点?
探究一:地震波
地球的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会发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填写表格:什么是地震波?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不同?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有何帮助?
阅读思考
较快
较慢
相同
垂直
固、液、气态皆可
只有固态
速度都随所通过的物质性质而变化
可通过其速度变化推测地球内部物质的性质
探究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3、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3、还可以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钻探得到的岩芯,来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
探究内容:
探究结果:
1、说明了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
2、地幔物质是固态的,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表格
改进深部钻探技术,结合相关方面的科学设想。
根据火山喷发的物质,获取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相关信息。
地表的温泉、热泉可知地球内部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地球物理遥感探测技术
其他的手段
想一想:除了地震波,我们还可以通过那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读图思考
1.地壳的厚度变化有什么规律?
2.软流层是不是液态的?
3.岩石圈由哪些部分组成?
4.岩石圈是不是整体的一块?是否会发生运动?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是岩石圈的下界
魏格纳和他的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练习题
1.地震发生时,坐在(震中上)湖中小船里的人( )
A.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前后摇晃
B.只感到上下颠簸
C.先感到左右、前后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
D.只感到左右、前后摇晃
2.在莫霍界面以下( )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
B
A
3.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 )
A.海洋 B.盆地
C.平原 D.大陆断层
4.关于软流层的错误叙述是 ( )
A.位于地幔的上部
B.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C.由于呈熔融状态,所以不能传播横波
D.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
A
C
北京时间2011年1月3日4时20分,在智利中部(南纬38.2度,西经73.3度)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 km。震中距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市约590 km。据此回5~6题。
5.地震发生时,圣地亚哥的居民会感到 ( )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上下颠簸
6.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
D
C
探究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外部包括哪几个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各圈层有和特点?它们的关系如何?
地球的外部圈层是同心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思考
完成下列表格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结果
什么是大气圈?
大气圈
是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最外部的气体圈层
(一)、大气圈
1、低层大气的物质组成
问题:低层大气中各种成分的作用?
干洁空气
水 汽
固体杂质
(一)、大气圈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主要
成分
次要
成分
水 汽
固体杂质
含量78%、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
紫外线的伤害,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干
洁
空
气
O3
N2
O2
CO2
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注意
(1)低层大气的成分是因时因地而变化的
二氧化碳:冬>夏;城市>农村
固体杂质:陆>海;城市>农村;冬>夏
水 汽:低纬>高伟;海>陆;夏>冬
适量
过量
(2)大气成分过多或过少对人类的影响
紫外线:杀菌除病,对人和生物有益;
伤害人类、生物
固体杂质:为成云致雨创造条件;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护地表温度
全球变暖,
气候异常
大气污染
依据:
温度、密度和
运动状况
垂直
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2、大气圈的结构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不同高度的大气特点不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对流层温度的异常变化
正常情况下,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但在特殊的气象、地形等因素影响下,会发生一些变化。对流层温度变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0.6℃,如下图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在②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较稳定;在①情况下,大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
2.逆温
(1)对流层气温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这就是逆温现象。如图所示:
利: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2)逆温的利与弊:
弊:①出现多雾或晴朗干燥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②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就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③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麻烦。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B
D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A
97%
湖泊
沼泽水
冰川
南北
两极
(二)、水圈
(2)作用:①水分和热量的组合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
和自然景观类型;②水溶解 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满足生物需要;③水循环可以调节 ,净化大气。
自然带
岩石
气候
定义: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范围: 水圈的全部
岩石圈表层
大气圈底层
生物主要集中在地球内、外圈层的交汇处;
生物圈的核心部分在地面以上100m和水面以下200m这一薄层中
(三)生物圈
1.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 )
A.氮和氢 B.氧和氮
C.氢和氧 D.氧和碳
2.水圈是________的圈层。( )
A.连续而规则 B.连续但不规则
C.不连续但规则 D.不连续不规则
3.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最活跃的圈层
C.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全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
D.生物圈与岩石圈没有联系
B
B
B
4.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