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1《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件ppt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膜的研究是当前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引自汪堃仁院士等主编的《细胞生物学》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溶于脂质的物质
细胞膜
资料1.欧文顿的实验
●
●
●
●
●
●
●
●
1、根据实验,提出了什么假说?
2、最初对细胞膜的认识,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在得到结论之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3、欧文顿的推论是否正确呢?细胞膜除了脂质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
假说:膜是由脂质构成的。
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有必要,通过鉴定能更准确地说明问题
时间:20世纪初
实验:科学家对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分析表明:
资料2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资料3.朗姆瓦的实验
时间:1917年
实验:朗姆瓦(Langmuir)将磷脂溶于苯和水中,当苯挥发完以后,磷脂分子在空气与水的界面上分布散乱,经过推挤排列成了单层,而且每个磷脂分子的头部浸入水中,尾部浮于水面。
B: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展开你的想像力,尝试构建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中的模型
A: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 , 磷酸 “头” 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请根据朗姆瓦的实验构建磷脂分子在空气与水界面上分布的模型
磷脂分子的特点:
“头”部具亲水性,“尾”部具疏水性
磷脂分子排列为单分子层
时间:1925年人物:荷兰科学家戈特E.Gorter和格伦德F.Grendel
实验:用丙酮(一种有机溶剂,可以溶解脂质)从人的红细 胞膜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约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结论:
资料4.荷兰科学家的实验
细胞膜中的脂质(磷脂)分子排列为连续的双分子层
根据以上实验结论构建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布模型
时间:1959年
实验:罗伯特森用电镜了观察到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看到了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结论:
资料5.罗伯特森的实验
注:蛋白质电子密度高显黑色发暗,磷脂分子的电子密度低发亮。
生物膜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统一的静态结构
请根据罗伯特森观察的结果构建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排布方式的模型
单位膜模型
罗伯特森观点:
①蛋白质分子都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两侧,所有膜厚度相同
②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是静止不动的
冰冻蚀刻电镜技术观察的蛋白质分布模型
资料6:冰冻蚀刻电子显微法
标本用干冰(液氮)冰冻后用冷刀断开,升温后暴露断裂面
蛋白质 、 、 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镶在
贯穿
嵌入
小鼠肝细胞膜冰冻蚀刻的电镜照片
请根据蛋白质的三种存在形式构建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排布模型
单位膜模型无法解释的现象
时间:1970年
实验:弗雷和埃迪登( Frye 和 Edidin )将人和鼠的细胞膜蛋白分别用红、绿荧光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
资料7.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荧光标记实验)
结论: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资料8.流动镶嵌模型
时间:1972年
桑格(S.J.Singer)和尼克森(G.Nicolson)提出了新的生物膜模型——流动镶嵌模型,为多数人所接受。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生物膜的组成:
2、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3、蛋白质分子存在形态:
4、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磷脂双分子层(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尾部
朝向内侧)。
有镶在表面、嵌入、贯穿三种,外侧的蛋白质分子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体现了生物膜的不对称性。(糖被与细胞识别、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联系)
流动性(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运动的)
1、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与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的最大的不同是
A、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课堂反馈
D、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细胞膜具有透过性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具有选择性
B、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这一生理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
A 、保护作用 B、 一定的流动性
C 、全透性 D、信息交流
3、下列物质中最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是
A、葡萄糖 B、蛋白质
C、甘油 D、无机盐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