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二十八 奇妙的克隆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二十八 奇妙的克隆

  • 格式:  DOC
  • 大小:  66K    9张
  • 时间:  2016-07

《奇妙的克隆》教学模式操作卡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恒安一中三卡教学模式操作卡
年级:八年级 班级: 班 科目:语文 主备教师:龚利权 协作教师:全体教师
17、 奇妙的克隆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重点)
2、  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难点)
3、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重点)
【导学卡】
【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谈家桢,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是我国遗传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获得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的殊荣。1934年赴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深造,跟从多布然斯教授从事果蝇进化遗传研究, 1936年获哲学博士。1937年回国任浙江大学生物学教授。1946年在亚洲异色瓢虫发现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现象,受到国际遗传学界重视。1952年担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遗传研究所所长等职。
2、关于克隆
克隆是人工诱导下的无性繁殖,就是“复制”“拷贝”生物。它是用机械的方法,把一个“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受体”的去除了细胞核的细胞质内。核移植采用的供体细胞有两种,它们有本质的不同。胚胎细胞克隆属于异体复制,“复制”的是提供受精卵胚胎的下一代,相当于生了个“多胞胎”;体细胞克隆属于自体拷贝,“拷贝”的是提供体细胞的动物本身。从技术操作看,后者的难度比前者大。
一、预习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繁衍(    )  囊胚期(    )   蟾蜍(        )   蝌蚪(     )鄞县(    ) 性腺(     ) 
胰蛋白酶(     )     分泌(      )                      濒临(       )孵化(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繁衍:                                  濒临:                   
神通广大:                              拍案叫绝:
相安无事:                              难能可贵: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三、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四、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跳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联系课文的有关介绍,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吗?
 
 
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3、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学生自由发言)
 
五、 合作探究
1、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
六、拓展延伸:(辩论会)
1、辩论主题: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辩论要求:(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七、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

《训练卡》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分泌(mì)    渗透(sèn)   胚胎(pēi)
  B.两栖(xī)    乳腺(xiàn)  哺乳(bǔ)
  C.脊椎(jǐ)    爪蟾(chán)  濒临(bīn)
  D.草莓(méi)   繁衍(yǎn)   匍匐茎(jìng)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这里指想象,假想)
  B.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  (相处没有冲突,没有问题)
  C.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
  D.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面临,面对)
  (3)下列句子中不含反义词的一项是    (    )
  A.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B.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C.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D.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4)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几个的一项是    (    )
  A.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
  B.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C.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
  D.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5)试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①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    )
  ②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    )
  ③我国著名学者童第周在1978年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    (    )
  ④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    )
二、课内精读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在克隆鲫鱼出现之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1960年和1962年………并把这些细胞的核A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的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经过B照料,这些换核卵中………所以也是克隆爪蟾。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1.      第1段中“一切准备就绪后”中的“一切准备”具体指什么?                             
                                                                             
2.“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一句中的“难关”一词如何理解?
                                                                             
3.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精选;精确;精密;精心;精致
 4.第三段中的前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文中画线句子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                                       
 6.试概括三段的段落大意。                                                      
                                                                      
 《反思卡》
这节课我学到了————————————————,特别是——————————————————对我感触很大。

恒安一中三卡教学模式操作卡
年级:八年级 班级: 班 科目:语文 主备教师:龚利权协作教师:全体教师
29 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文章的简约之美。
2、通过想象,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意境之美。
3、沉潜涵泳,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导学卡】
检查预习:
一、基础知识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更(   )定  拥毳(   )衣  崇祯(  ) 雾凇(    )沆砀(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   强(  )饮
2、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3、文章描写西湖                     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自己及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志趣,寄寓了对          的怀念。
二、反复诵读,疏通文字。
1、读:
第一步,读顺:请一两位同学尝试读文,同学点评。
第二步,读齐:集体尝试齐读,读准确,读出节奏。
第三步,阅读:自由朗读,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
2、理:
第一步,理出要点: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设置成问题投影出来。要求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找答案,然后探讨,完成填充。
第二步,理会要点:要求同桌配合,一学生美读,一学生翻译。随意抽取同桌组合,汇报读与译的情况,重点字词作特别提示。
第三步,理通全文:请两位同学分别串译课文一二两节,以求全面疏通文字。
3、再读:
再次齐读全文,读出抑扬顿挫之势,读出声情并茂之感。

三、小组合作,理解探究
1、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2、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3、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4.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5、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说说此写景之语妙在何处?学生自由发表自己意见。
参考:A、妙在扣景之特征。 
B、妙在用朴素之语。(可酌情穿插白描特色: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C、妙在构悠远意境。
(2)拓展:
显示异曲同工的诗:
清朝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体味、感悟。诗如下: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3)学生背诵西湖雪景的文字。
四、说人:闲雅之趣。
    1、找关键字“独”、“痴”,把握人物的品性。
2、补充:
张岱《自题小像》: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
 

《训练卡》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9.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10.“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11.“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12.“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13.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4.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   )拉余同饮
15.“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6.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7.“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8.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二、拓展迁移
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9、翻译语句
(1)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2)歌吹为风,粉汗为雨。
 
20、全文写西湖胜景,其中总领句是                                 。
21、从全文看,写梅花“尤为奇观”“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有什么作用?
 
《反思卡》
这节课我学到了————————————————,特别是——————————————————对我感触很大。

17奇妙的克隆
预习检测:
1、 繁衍(yán)  囊胚期(náng) 蟾蜍(chán chú) 蝌蚪(kē )鄞县(yín) 性腺(xiàn)     胰蛋白酶( méi) 分泌(mì)濒临(bīn) 孵化(fū)
2、略
整体感知:
1、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2、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自主学习
 
1、(“生物”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2、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3、学生自由发言
 
合作探究:
1、 举例子  释义  引用
2、“克隆试验”按两条线索说明:
一是从中国的写到外国的     二是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
3、一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证明……;二是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体现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为下文克隆羊的诞生作铺垫。
拓展延伸:学生自由发言
达标检测
(一)基础知识:
(1)C    (2)D    (3)A    (4)B  (5)①作诠释  ②列数字  ③举例子  ④作比较
(二)片段阅读1.指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  2.因为“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都夭亡了”,这是189比2比1的比率,成活率极低。“难关”本义指不容易度过的时期,在这里是指从换核卵细胞到成为一条幼鱼的生死关口。  3.A精确 B精心  4.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5.列数字;说明了实验的艰难,表现了科学工作者面对困难不退缩,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6.第一段:中国克隆鱼的出世。第二段:英国科学家实验成功克降两栖动物——爪蟾。第三段:美国和瑞士科学家率先实验克隆哺乳类动物——小灰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