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十七 记承天寺夜游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十七 记承天寺夜游

  • 格式:  PPT
  • 大小:  417K    15张
  • 时间:  2016-07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疏通文意
给加点字注音。
解( )衣 藻荇( )
遂( )至 未寝( )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Jiě
xìng
suì
qǐn
解释加点字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高兴地
想 ……的人
于是
一起、散步
清澈透明
交错纵横
原来是
只是、罢了
承天寺
承天寺大雄宝殿
承天寺甬道
承天寺庑廊
陀罗尼经幢(宋)
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苏轼谈心
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呢?
——因为月色很美,“月色入户”所以“欣然起行”
赏析
“月色入户”:寒夜寂寥,“解衣欲睡”,这当儿,月光悄悄地进了门。“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来与他做伴。
“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罪人”,我们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四字写出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
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
月光如水,皎洁、空灵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寂寥苦楚,见月排遣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后一句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总结:
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
绘景: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空灵、皎洁
抒情: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乐观
潇洒、达观
作业
改写课文:以散文化形式,或新诗分列句式,将课文内容
范例:【邀友夜游承天寺记】
晚风轻轻
微微吹临
颤动着这周遭的景物
侧耳倾听
似乎是天籁之佳音
我正想解衣就寝,
上床安睡就盼望着一个美梦的来临呀!

真想不到那如霜如碧的月光,脉脉含情
悄悄的透进窗纱,一眼晶莹
不禁令我意念迷盈
又从梦乡边缘乍醒
于是,只好挺起腰身
想想这良辰美景
该与谁共享共分
才不会任它空来虚设,辜负良辰
走着,走着
就来到了承天寺
找找老友张怀民吧!
想不到他也还未就寝
就邀他来
携手同行,共赏良辰月景
 
怀民,怀民……
难道你不为此刻触景生情
瞧,这庭院积水空明
看那松柏竹影
真像水中交横的一片藻荇
涤荡着你我的心灵
啊!
何时没有月亮?
却偏偏在此时照临!
何处没有竹柏?
却偏偏在此地留影!
怀民,怀民
如果没有两颗默契的心
又怎能孕育这份纯真悠雅的闲情
我俩
真不愧是神仙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