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十七 记承天寺夜游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十七 记承天寺夜游

  • 格式:  PPT
  • 大小:  1.18M    14张
  • 时间:  2016-07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4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14页)
苏轼
北宁中心学校 黎海艳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
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方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
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
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
丰二年(1079年),因
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
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
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
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
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
“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
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
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
口忙”之句。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
苏轼
随笔式小品文
记承天寺夜游
一.读准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欣然:
高兴的样子
遂:
于是
盖:
原来是
但:
只是
词语:
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读懂
与文本对话(合作探究)
1.领悟“闲”之意
入夜即解衣欲睡.
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与怀民于庭中散步.
欣赏月下美景.
问题:这清闲之意,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三.读透
讨论
找出本文描写月色的句子,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贬谪的悲凉,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人生的感慨。
通达乐观

领悟“闲”之情
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