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昨天上午第三节课听了魏巍主任的一节语文课《小石潭记》,第四节课语文组老师进行了评课。
对于这节课,魏主任做了充足的准备。本来要求的是七年级老师用洋思模式上研讨课的,魏主任现任八年级的语文课,为带动八年级全体老师接受课改,迅速转变教学观念,自己率先出示一节研讨课,以供大家研讨和评议,精神非常的可贵。
就这节课上的效果而言,看到了许多老师给予了肯定和赞赏,也非常中肯地指出了不足和问题,我想,只要努力了,就好。只要去做,总会存在问题的,这也恰是给大家提供了值得研讨的地方。
老师们的诸多想法与我有共同之处,不再详述,这里还是重点来谈一下关于“读”书的问题。
本节课的设计有两条线,以“读”为明线,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暗线来进行的。通过设计的初读(听录音)——解决生字词,再读(生齐读)——解决词组,疏通文意,三读(师范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四读(生默读)——体会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可见本节课的设计很好,真正落实了的话,环环相扣,学生的能力呈台阶式上升。
但在这节课中,尽管围绕“读”来设计的,但在课堂上还是读的少了些,这是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多次谈到,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培养,“读”应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翻开我们的语文课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年级,每篇语文课文的后面练习中总有诸如这样的要求:读一读,读课文,熟读课文,认真读课文,朗读,朗诵、背诵等等。可是,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教材这么多年都在要求学生要做好“读”的工作,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还是读的不顺畅呢?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地会“读”书呢?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我们更注重学生的“写”的能力,因为考试是要看你写的如何的。可是再想,学生读都读不懂的文章又怎能够表达出或者理解文中的意义呢?我们的教学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了呢?
所以,我倡议,语文老师们要在“读”上下大功夫。什么时候能让每位学生达到出口成章,出口成诵的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真正成功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