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十一 背影
  • 资料信息
  • 科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十一 背影

  • 格式:  DOC
  • 大小:  58K    4张
  • 时间:  2016-07

《背影》导学案3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背影》(第一课时)
朱自清
【学习目标】
1、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2、 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教学难点:
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学法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感情探究;组内交流,感情升华。
【资料链接】
作者介绍:朱自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到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内迁,任西南联大教授。胜利回京后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群众运动和学生运动。他在贫病交加的处境下不买美国“救济粮”,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国人所尊敬。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了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 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 .他的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简洁,结构严谨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隽永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春》《绿》《荷塘月色》等。《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他后期的散文文字更加洗炼和成熟,更加接近口语,但是缺少他前期散文动人的情致。
【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事。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所以更唤起人们的同情、叹惋和共鸣。
【自学、合作、导学】
(一)走进课本
1、 填空。 《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字(  ),江苏扬州人。(   )家、诗人、学者。散文代表作品有《   》《     》等。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踌躇(   )琐屑(   )颓唐(   ) 栅栏( )簌簌( )搀( ) 蹒跚(   )狼藉(   )妥帖(   ) 游逛( )擦拭( )箸( )
3、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找出本文的文眼。(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节奏和感情)
思考: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主要写谁? 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活动二:作者所描写的背影是在什么境况下的一个背影呢?


活动三: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小组合作总结】

【当堂测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交卸( ) 奔丧( ) 狼藉( ) 簌簌( )
赋闲( ) 琐屑( ) 差使( ) 蹒跚( )
2、下列汉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勾留 交卸 晶莹 脚夫
B.游逛 狼藉 警醒 珊栏
C.典质 赔偿 赋闲 嘱咐
D.熟识 行李 料理 自已
3、文章以“背影”为题有什么好处?

【巩固 拓展 延伸】
请对你的父母说一段话,说一说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爱。



【教学反思】

《背影》(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学法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感情探究;组内交流,感情升华。
【自学、合作、导学】
(一)走进课本
1、你认为文中哪些段落最感动你,请你深情朗读。
2、文章第2、3段文字,似乎与“背影”无关,可是作者为什么要写它?


3、本文不同于一般作品从正面着笔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选择了对儿子来说再平常、再熟悉不过的“背影”为表现角度,为什么车站送行父亲的背影使儿子感动的流泪?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跳读课文,找出作者几次流泪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动情的原因。


活动二:父亲买橘子的段落是文章的精彩处,阅读文中对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描写,回答问题。(注意父亲穿着、动作、语言以及背后的深厚感情)
我看见他戴着(   ),穿着(   )大马褂,(    )棉被,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2)、请你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刻画,首先写了父亲的穿戴衣着,接着描写了父亲走路蹒跚的姿势,最后写父亲艰难努力地爬月台的一系列动作。并体会这些词语所蕴含的信息以及其中蕴含的感情。
父亲的穿戴:
走路的姿势:
爬月台动作:
(3)、买橘子这么费劲,为什么不让儿子去,回来后“心里很轻松似的”表明了怎样的心理?

(4)、原来觉得很“聪明”的作者,为什么看到父亲的背影两次流泪?又为什么怕父亲看见?

活动三: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并概括概括“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
父亲:

“我”:
【小组合作总结】

【当堂测试】
1、选择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革命家。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
B.《背影》一文中共提到“背影”三次,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
C.《背影》一文开始写“背影”,指出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但后面展开写家庭情况,跟主题没有关系。所以第二、三自然段可以删去。
D.《背影》一文集中表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
2、细节彰显人物个性。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你能品味其妙处吗?
(1)关于送与不送,朱自清的父亲当时内心很矛盾,从朱自清的父亲的角度来叙述一下当时心里是怎样想的。提示:用第一人称。
父亲心里想:

(2)“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为什么?

【巩固 拓展 延伸】
世间的爱千万种,唯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其实何止父爱,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请你仔细品味这记忆中的珍宝,说说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爱亲情。背景音乐《懂你》
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的爱你/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一直都懂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心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