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1.物质的分类

高中化学必修1优质课《2.1物质的分类》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化学必修1优质课《2.1物质的分类》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化学必修1优质课《2.1物质的分类》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化学必修1优质课《2.1物质的分类》ppt课件免费下载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考 纲 要 求
4、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5、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二者的转化关系。
3、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1、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2、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8、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判断。
9、比较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6、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物质
宏观角度
由元素组成
微观角度
1.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 的同一类 的总称。
核电荷数
原子
游离态和化合态是元素在自然界中的两种存在形态例如C、N、O等元素既有游离态(金刚石、N2、O2、O3等)又有化合态,而碱金属、卤素、磷、硅等元素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
元素——由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
(如16 8O、17 8O、18 8O 为同一种元素)
原子——由质子数和中子数两者共同决定
(1 1H、 2 1H(D) 、 3 1H(T) 为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
分子—由原子的种类、个数及结合方式共同决定(如O2、 O3,H2O、H2O2,CH3COOH、HCOOCH3均为不同分子)
离子——由它的组成、结构及电荷数共同决定(如MnO4-,MnO42-为不同离子)
1.如何区分元素和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2、物质的简单分类
(1)、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2)、分类的标准:
(3)、常用的分类方法:
根据组成或性质
①交叉分类法
②树状分类法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3、常用的分类方法:
Na2CO3
Na2SO4
K2SO4
K2CO3
钠 盐
钾 盐
硫酸盐
碳酸盐
问题:对于左边几种纯净物从其组成的
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
么盐?从阴离子来看,
又属于什么盐?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可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①交叉分类法:
【讨论】

  请指出下列物质所属类别。
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数分类
根据组成和性质分类
根据所含元素的种类数分类
3、常用的分类方法:
②树状分类法
CuO、Fe2O3、Na2O
CO、P2O5、H2O
CO2、P2O5、SO3
CaO、CuO、K2O
CO、NO
从组成元素分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1)氧化物的分类及应用
Al2O3
不成盐氧化物
成盐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从性质分
元素与氧化合生成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有且只由两种元素组成)
过氧化物
其他
(Fe3O4)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 、CrO3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 Mn2O7);
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MgO)。
4.酸性氧化物都是酸酐,都含有相对应的含氧酸,但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如SiO2) 。
特 别 注 意

H2SO4、HNO3、H3PO4、H2CO3
HCl、H2S
H2SO4、HNO3、HCl
H3PO4 H2SO3
H2CO3 CH3COOH
2)酸的分类及其应用
从是否含氧分
从酸性强弱分
从电离产生的H+数目
HNO3、HCl
H2SO4、H2CO3
H3PO4
从物理性质分
易挥发性酸
难挥发性酸
HCl、HNO3
H2SO4、 H3PO4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NaOH KOH Ba(OH)2
Mg(OH)2
Cu(OH)2 Fe(OH)3
3)碱的分类及其应用
从碱性强弱分
从电离产生的OH-数目
NaOH KOH
Ba(OH)2 Fe(OH) 2
Fe(OH)3
从溶解
性分
NaOH KOH Ba(OH)2
Cu(OH)2 Fe(OH)3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复盐:由两种不同的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
复盐

正盐
酸式盐
碱式盐
NaCl、Na2CO3、CuSO4
NaHSO4、NaHCO3
Cu2(OH)2CO3、Mg(OH)Cl
KAl(SO4)2
酸式盐:酸被碱部分中和的产物
酸与碱完全中和的产物
4)盐的分类
答案 不一定。一般情况下,含有一种元素的物
质就是纯净物,但若是金刚石与石墨、氧气与臭
氧混合在一起则属于混合物。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组成不变,无新分子生成,可能有化学键的断裂
化学组成改变,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
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改变
发光、放热、气体生成、变色、产生沉淀
蒸馏(分馏)、蒸发、升华、盐析、吸附、渗析、潮解、焰色反应、金属导电等
风化、裂化、皂化、干馏、电解、水解、变性、同素异形体转变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里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1)风化一般属于化学变化。
(2)物质潮解时若生成了结晶水合物属化学变化。
(3)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4)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晶体硅熔化时,共价健断裂应属于物理变化。
(5)发生化学变化常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但有上述现象的变化并不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特别注意点:
【例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焰色反应 ②发光发热 ③燃烧 ④爆炸
⑤盐析 ⑥O3变成O2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⑥ D.①②③④⑤
【例2】用化学方法不能实现的是( )
A、生成一种新分子 B、生成一种新离子
C、生成一种新原子 D、生成一种新单质
C
C
典 型 剖 析
化学反应
四种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按是否有电子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按是否有离子参加
离子反应
分子反应
按反应进行的程度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按反应的热效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按反应物、生成物组成形式分为
2、化学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
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
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注意一些典型的无机反应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
【例1】下列物质既可以通过单质间化合反应制得,又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的是( )
A、CuS B、FeCl2
C、FeI3 D、H2S
【例2】下列物质既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得,又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的是( )
A、FeCl2 B、Al2S3
C、Fe(OH)2 D、Fe(OH)3
D
AD
2FeCl3+Fe===3FeCl2 4Fe+6H2O+3O2===4Fe(OH)3
下列置换反应特别值得重视!
①铝热反应2Al +Fe2O3 2Fe + Al2O3
②2Na + 2H2O = 2NaOH + H2↑
③3Fe +4H2O Fe3O4 + 4H2↑
④2Mg +CO2 2MgO + C
⑤Cl2 + H2S = S↓ + 2HCl
⑥2H2S + O2 = 2S + 2H2O
⑦2C +SiO2 Si + 2CO↑
⑧2F2 + 2H2O = 4HF + O2
⑨C +H2O CO + H2
⑩3Cl2 +2NH3 N2 + 6HCl
⑾Si +4HF SiF4+ 2H2↑
高温
高温
点燃
高温
高温
【例3】已知X和Y均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同主族元素的单质,W、V是化合物,它们有如下反应(系数,条件均略去):W+X→Y+V。试写出符合题意,且满足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W是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V是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W、V都是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
2Na+2H2O=2NaOH+H2↑
2H2S + O2 = 2S + 2H2O
四.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一种或几种物质的粒子分散于另一物质里所组成的体系叫分散系。
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做分散质,
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做分散剂。
2.分散系的组成:
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
溶液
胶体
浊液。
3.分散系的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
溶液
浊液
胶体
4.三种分散系比较
<10—9m
10—9m~10—7m
>10—7m
均一、透明、稳定
多数均一、透明、介稳性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单个分子或离子
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
许多分子集合体


不能(悬浊液)

(胶粒)不能
不能
食盐水、碘酒
肥皂水、淀粉溶液
泥水
五.胶体
1.胶体:
分散质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
2.胶体的分类:
3.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性质: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现象;胶体的聚沉。
2. 胶体的分类:
Fe(OH)3
AgI胶体
淀粉胶体
雾、云、烟
有色玻璃
Fe(OH)3
AgI胶体
牛奶、豆浆
①定义:光束通过胶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3.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1)丁达尔现象
②原因: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中溶质的微
粒大,使光波发生散射。
③应用:区别溶液和胶体。
电影放映
(2)布朗运动
①定义:在超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胶体粒子在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②原因:水分子从各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
练习:胶体粒子能作布朗运动的原因是 ( )
①水分子对胶体粒子的撞击 ②胶体粒子有
吸附能力 ③胶体粒子带电 ④胶体粒子质
量很小,所受重力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c
胶体微粒作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3)电泳现象




Fe(OH)3胶体
①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
定向移动的现象。
②解释: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
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
③胶粒带电的一般规律:
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间产生排斥作用,不易结合成更大的沉淀微粒,这是胶体具有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注: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无电泳现象。
③胶粒带电的一般规律:
④应用:①静电除尘;②电泳电镀,利用电泳将油漆、
乳胶、橡胶等粒子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问题:可否用电泳现象净化或检验胶体?
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Fe2O3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解决方法之一是把这些陶土和水放在一起搅拌,使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然后插入两根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这时阳极聚积 ,
阴极聚积 ,理由

是 。
例题
带负电荷的胶粒(粒子陶土)
带正电荷的胶粒(Fe2O3)
含有杂质的陶土和水形成了胶体,利用电泳将
陶土和杂质分离除杂
(4) 胶体的凝聚
要使胶体凝聚成沉淀,就要减少或消除胶体微粒表面吸附的电荷,使之减弱或失去电性排斥力作用,从而使胶粒在运动中碰撞结合成更大的颗粒。
Q1:胶体为什么能够稳定存在?
Q2:如何破坏胶体的稳定状态?
使胶体微粒凝聚成更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胶体的凝聚。
胶粒带电、布朗运动
应用:制作豆腐;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三角洲的形成。
i.加热:加速胶粒运动,减弱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
ii.加强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减弱电性斥力。
iii.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相互中和,减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电荷越高,聚沉能力越大。
(2)水解法:
[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
4.胶体的制备
(1)物理法:如研磨(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
Fe3++3H2O=Fe(OH)3(胶体)+3H+
注意: ①不能用自来水,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聚沉。 ②FeCl3溶液应逐滴滴入且不能过量,过量的FeCl3会使胶体聚沉。 ③加热时间不宜过长。 ④化学方程式用“=”,不能用“↓”符号。
(3)复分解法:
〔AgI胶体〕向盛10mL 0.01mol·L—1 KI的试管中,滴加8—10滴0.01mol·L—1 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色AgI胶体。

〔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1mol·L—1HCl,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
 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Ag++I—=AgI(胶体)
   SiO32—+2H++2H2O=H4SiO4(胶体)
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生成沉淀。
利用半透膜把胶体中混有的离子或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的操作,叫做渗析。
其原理为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应用:
胶体净化、提纯使胶体和溶液分离
5.胶体的提纯
渗析
①Fe(OH)3胶体,Al(OH)3胶体,原硅酸胶体,硬脂酸胶体。分别由相应的盐水解生成不溶物形成。
   FeCl3溶液:Fe3++3H2O=Fe(OH)3(胶体)+3H+    明矾溶液:Al3++3H2O=Al(OH)3(胶体)+3H+    水玻璃:SiO32—+3H2O=H4SiO4(胶体)+2OH—    肥皂水:
C17H35COO—+H2O=C17H35COOH(胶体)+OH—
②卤化银胶体。Ag++X—=AgX(胶体)
③土壤胶体。
④豆奶、牛奶、蛋清的水溶液。
⑤有色玻璃,如蓝色钴玻璃(分散质为钴的蓝色氧化物,分散剂为玻璃)。
⑥烟、云、雾。
注意:原则上所有物质均可制成胶体,如氯化钠溶于乙醇
6.常见的胶体分散系
7、胶体的应用与危害
1.农业生产
土壤的保肥作用。土壤里许多物质如粘土、腐殖质等常以胶体的形式存在。
2.医疗卫生
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利用电泳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
3.日常生活:
制豆腐原理和豆浆、牛奶、粥、明矾净水等。
4.自然地理
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其形成原理是海水中的电解质使江河泥沙所形成的胶体发生聚沉。
5.工业生产
制有色玻璃,冶金工业利用电泳原理选矿,原油脱水等。
危害:雾,烟对生活、交通带来的危害也不可小视。
胶 体 小 结
1、胶体与其他分散系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2、胶体的性质主要是由其粒子大小及带电性所决定。胶体粒子带电荷,但整个胶体呈电中性。
3、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主要是同一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具有静电斥力;次要是布朗运动使其不易聚集。
4、使胶体凝聚的常用方法:
A、加热,B、加入电解质,C、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通过以上方法可得到凝胶,
如豆腐、果冻
5、净化胶体常用渗析的方法。
6、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分胶体与溶液。
1.(2009·清华附中模拟)在前一种分散系中慢慢滴加后一种试剂,能观察到先沉淀后变澄清的是 ①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②偏铝酸钠溶液中加盐酸;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 ④蛋白质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 ⑤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 ⑥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 ⑦氢氧化铁胶体滴加硫酸。 A.①②④⑥ B.①②⑥⑦ C.②③⑤⑦ D.③④⑤⑥
B
典 例 剖 析
2.已知土壤胶粒带负电,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等的下列肥料,肥效较差的是( )
A.(NH4)2SO4 B. NH4HCO3
C.NH4NO3 D. NH4Cl
解析:A、B、D中氮元素都在带正电的NH4+中,可被带负电的土壤胶粒完全吸收,而NH4NO3中氮元素在阴阳离子中都有,带负电的硝酸根离子不会被带负电的土壤胶粒吸收,降低了氮元素的吸收率,故肥效差。
C
典 例 剖 析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性是
丁达尔现象
B.利用半透膜可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
C.Fe(OH)3胶体带正电荷
D.加入电解质,胶体能发生凝聚
B
典 例 剖 析
4、(09梅州模拟)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胶粒向阴极移动,在这种胶体中分别滴加下列物质,不会发生聚沉的是①蔗糖溶液 ②硫酸镁溶液
③硅酸胶体(带负电) ④氢氧化铁胶体(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09全国Ⅱ卷改)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没有
D.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看到沉淀逐渐溶解
B
C
典 例 剖 析
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 ②浊液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③任何物质在水中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④任何溶胶中加入可溶性电解质后都能使胶体微粒凝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析出; ⑤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现象都是胶体特有的性质; ⑥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⑧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作布朗运动。
①③
典 例 剖 析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稀硫酸 B.NaOH
C.NaOH溶液 D.天然气
B
练习
2.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一定是一种单质
一定是纯净物
C. 一定是混和物
D.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和物
D
小结:常见的混合物
1、含有多种成分的物质:汽油(馏分)、石蜡、食醋、福尔马林、盐酸、油脂、铝热剂、玻璃、 碱石灰、漂白粉、普钙(过磷酸钙)、NO2;空气、溶液,石油、煤,天然油脂, 合金、矿石、阳极泥、平衡混合物,氯水、氨水
2、没有固定组成的物质(聚合物)淀粉、纤维素、橡胶、聚乙烯、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
3、同素异形体混和: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4、有同分异构体,但未指明具体结构的物质, 如二甲苯。
混合物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熔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