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防患于未然

免费下载《7.3防患于未然》思想品德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7.3防患于未然》思想品德ppt课件免费下载《7.3防患于未然》思想品德ppt课件免费下载《7.3防患于未然》思想品德ppt课件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三框 防 患 于 未 然
一、认清犯罪危害
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贪图便宜等。
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难免会违纪、违法甚至与犯罪。
违纪、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青少年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乏味毒箭,以免陷入犯罪的泥沼。
阅读教材97页陈某的案例,思考以下问题:
(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2)他有过知耻的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深渊?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行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上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与违法犯罪有什么关系?
启示: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增强法制观念,不犯或少犯错误,严格要求自己。
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打牌时与同学发生矛盾,遂陆续杀死四名同学。给社会造成了重大危害,也给自己、家人带来了恶果。
犯罪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对自己、他人、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




案例回放
燕赵晚报:17岁少年杀人劫车潜逃5年后落网 。4月14日晚,深泽警方在一练歌房抓获一名在逃犯,案发时(2005年6月)该犯仅17岁,当时只为与不良少年表示友好,合伙抢劫、杀人后潜逃五年。
中新网湛江5月5日电 (梁盛 陈通)广东湛江某学校年仅15岁女学生李某,因怨恨同学张某经常欺负自己,便对其3岁幼弟痛下杀手 ,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思考
犯罪有什么危害性呢?
结合教材第98页“小迪的故事”并思考: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些什么危害?
对他人的危害:
损害他人财物、导致他人经济损失,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生命安全。
对自己的危害:
失去自由,自毁前程
对家庭的危害:
影响家庭正常生活,甚至家破人亡
对社会的危害:
影响社会安定,败坏社会风气。
犯罪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对自己、他人、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要在心灵深处憎恶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p98
我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到国家司法的特殊保护。但是,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犯罪行为人的心里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如果有道德、法律的约束,就会理智的做出正确的选择;否则就会胡作非为,既害了他人又害自己。
青少年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到国家司法的特殊保护;有些中小学生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思考
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投毒罪、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P98
二、加强自我防范
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阅读教材P99页案例,
2、他的转变给我们哪些启示?
1、你如何看待小张的行为?
其行为迷途知返、知错就改。应当鼓励。
做一个合格的有道德的公民,就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防微杜渐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P99)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思考:
1、制定本法的目的是什么?
2、这部法律有何作用?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及作用
目的:是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作用:本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本法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其他监护人、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的哪些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旷课。旷课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正常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经常旷课影响成绩,不守校规法纪,并容易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混在一起,走上犯罪道路。
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五款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偷窃。偷窃很容易使未成年人养成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另外,偷窃会使未成年人养成漠视法律的观念,把违法犯罪当成逞英雄的“壮举”。
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携带管制刀具是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管制刀具指匕首、三棱刀、弹簧刀等。未成年人携带管制刀具危害性极大,很容易在一时冲动下持刀伤害别人。由于力弱,刀具也很容易被坏人抢去,伤及自己,因此必须严厉禁止。
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吸烟、酗酒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致使人颓废堕落,并诱发多种违法犯罪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本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剖析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探讨避免或矫治的有效方法。
探究园地
侵害生命健康
违法犯罪
影响正常生活
扰乱公共秩序
可能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易成为被告人
令父母担忧
易导致违法犯罪
可能伤害他人
可能被人伤害
令父母担忧
令父母担忧
易导致违法犯罪
毒害身心健康
诱导违法犯罪
影响身心健康
构成违法犯罪
败坏社会风气
影响社会安定
讨论:如何矫治未成年人一些不良行为?
2、社会是复杂的。人是社会的人,必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P100
青少年如何预防犯罪?
(青少年如何矫治不良行为?)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1、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P99
结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要重视道德修养。(避免)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矫治)
阅读理解99-100页 材料
应怎么回信?
虚心接受家长教导,谨慎交友,避免沾染不良风气,遵纪守法。
“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是不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辨析
小错
恶习
违法
犯罪
1、要做到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 )
①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②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④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巩固提升
D
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在我们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有( )

①旷课  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③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④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3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    )
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  
②维护法律的尊严   
③自觉依法自律   
④加强自身法律修养 
⑤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A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这些“严重不良行为”包括
①学习成绩差 ②纠集他人寻衅滋事 ③旷课、夜不归宿 ④吸食毒品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罪孽本身微未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
A.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
B.有错不改,就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
C.小错可不断,大错可不犯
D.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


8.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特别是坏事或向坏的方向发展),开始时往往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可一旦发现,却为时已晚了,青少年学生应懂得防微杜渐的道理。
(1)对于防微杜渐这个道理,你是怎样理解的?

(2)请列举目前青少年中较常见的几种不良行为,并谈谈它们的危害。
(3)你认为该如何避免和矫正这种行为?
近日,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公安局原副局长、司法局原局长文强案二审宣判:文强因犯有受贿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强奸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前国美董事长黄光裕案一审宣判:黄光裕犯非法经营罪,犯内幕交易罪,犯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4年,罚金人民币6亿元,没收财产人民币2亿元。
思考(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法律什么特征?
(3)他们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
所属违法行为的类别是什么?
(3)他们的犯罪行为受到了什么处罚?
(4)对犯罪行为人的处罚哪些是主刑、
哪些是附加刑?
(5)该案例给你哪些启示?
材料分析:
材料1、据某市公安局调查,该市为追求物质享受而进行盗窃、
抢劫的少年犯占全市少年犯总数的63%。据该市少年管教所对
180多名少年犯的问卷调查,他们中29%的人是由于受极端个
人主义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材料2、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十分重视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观的
教育,仅半年来,该校就涌现了35起7人次的见义勇为事迹。
2002年12月6日,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的陈月和陈亮姐弟俩见
义勇为, 勇斗歹徒,身负重伤,深受人们的赞誉。
材料3、自2002年6月以来,湖南新宁白沙镇25个村全部成立了
“道德庭”。该“庭”完全是针对性对农村中的赌博、封建迷信和
邻里纠纷等不良现象,从强化道德入手,引导村民遵守道德规
范。一年来,该镇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也较往年
明显减少。
练一练
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2)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答:材料1说明了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的人容易违反
法律,走向违法犯罪。
材料2说明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的人不仅不会做出违法
犯罪的事情,而且会勇于护法,积极与犯罪作斗争
材料3说明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们遵守法律。
答: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自身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练一练
自我观察
6.对遵守纪律、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和打击,同情和包庇甚至效仿有劣迹或不法行为的人,把反社会的人格或行为当作是“勇敢”的表现;
7.原本养成的生活规律出现变化,如从早起变成睡懒觉,从注意卫生变为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甚至肮脏,或一反常态地特别喜欢梳妆打扮;
8.道德品质起了变化,如从诚实变成爱撒谎,从谦虚变成傲慢,从斯文变成野蛮,从文明礼貌变成口吐秽言、动作粗野,或在家长、老师面前循规蹈矩,而背后却胡作非为;
9.结交不三不四的人,或与校外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结交,惹是生非,遇事便大打出手,惟恐天下不乱;
10.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抽烟喝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