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颐和园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 18 颐和园

  • 格式:  PPT
  • 大小:  3.37M    37张
  • 时间:  2015-02

四年级语文上册 颐和园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四年级语文上册 颐和园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颐和园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颐和园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返回
返回
位于北京西郊的颐和园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其中水体约占总面积的4/5。颐和园原名清漪(yī)园,始建于1750年,当时乾隆建园的目的是为其母祝60大寿。1860年清漪园毁于英法联军手,1884年—1888年慈禧太后挪(nuó)用海军经费3600多万两白银重修清漪园,意取“颐养冲和”更名为颐和园,意思是调养精神,心平气和。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劫掠。   颐和园的北山—万寿山、南水---昆明湖构成了全园的基本构架。万寿山高约60米,是在原真山---翁山的基础上,用挖昆明湖的土堆筑的。昆明湖是仿杭州西湖而建成,把翁山改名为万寿山,也是为了庆贺其母亲的生日。
返回
返回
新课程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
颐 和 园
1、颐和园是一个( )的古代皇家园林。
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
自主学习:
(学习2~5自然段)
1、颐和园哪处景色让你感受最深,如果你带着相机去,你最想在哪里留影拍照为什么?
2、自学完成后,可以和同桌讨论, 你选的景物有哪些特点?
3、有感情的读一读这段。
颐和园导游示意图
大门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其它景点
结束
返回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长廊

美(图画美、景色美)
(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
长 廊
颐和园长廊共长728米,有油漆彩画14000多幅,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
返回
漂母赐饭:在韩信年轻的时候以钓鱼为生,经常吃不上饭,有一位在河边替别人漂洗纱絮的老妇人,经常接济他,韩信发誓以后要报答漂母.楚汉相争时,韩信被封为大将军,协助刘邦打败项羽.韩信送给漂母一千两黄金.在漂母死后,为漂母建墓。
返回
长廊画中根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绘制的彩画
返回
《三国演义》中刘备携民渡江
返回
万 寿 山
返回
返回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佛香阁
佛香阁
返回
排云殿
返回
排云殿
返回
排云殿
返回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返回
登上万寿山能看到什么景色?
树丛、宫墙、昆明湖、游船、画舫、城楼
返回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 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返回
游 船
画 舫
昆明湖
堤岸、小岛、十七孔桥
十七个孔 百根柱子 姿态不一的狮子
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话:
3、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
4、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5、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作者游览的顺序
春游中山公园
星期五,老师带我们去中山植物园春游。

刚进大门,绕过美丽的花园就来到温室。这里真是一个植物王国:日本的樱花、德国的枸骨树……最吸引我的是一株仙人掌,它竟然 生长在沙石中,不用浇水。它没有刺,像石头一样光滑,和我家里栽在盆里的不一样。
。蝴蝶廊里有各式各样色彩艳丽的蝴蝶风筝。置身于蝴蝶廊,我感觉自己像蝴蝶一样在飞。
走累了,我们坐下来休息。望着那蓝蓝的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们都不想回家了。
作者游览的顺序
走出温室,我们来到了蝴蝶廊
返回
拓展作业:
1、按游览顺序,用两三段话描写熟悉的一处景物。(学着用过渡句连接)
2、向家人介绍颐和园。

返回
颐和园说:“
欢迎来做客。”
再见
我来闯关:
A、填字成词 神清( )( ) ( )( )辉煌 隐隐( )( )( )( )的柱子 ( )( )的栏杆
B、作者一写颐和园的……………………;二写………….;三写………………..。
C、读了课文我最喜欢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颐和园其它景色欣赏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