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历史课件

免费下载原创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原创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ppt课件免费下载原创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ppt课件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丞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①在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②执掌丞相实权的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2)目的:为了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加强皇权。
(3)主要措施:
①明太祖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分别隶属中央有关部门,使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②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并规定此后不许再立丞相。中国历史上延续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4)影响:
①废丞相,权分六部。此措施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皇权,历时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
②废行省,设三司。三司是中央在地方的派出机关,互不统属,分权鼎立,互相牵制,遇有重大事宜,由三司合议,上报中央部院,从而便于中央垂直领导,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形成了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2.内阁的创立:
(1)原因:为减轻皇帝沉重政务负担,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2)确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他的侍从顾问。明成祖时,确立内阁制度。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奏章的票拟权。
(3)职权及特点:是一个由皇帝的顾问班子派生的内侍机构,专责票拟,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票拟的采纳与否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4)影响: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受制约的皇权必然走向腐化,激化了社会矛盾,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初,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南书房的设置:康熙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当值的翰林院学士实际上是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3.军机处的设置:
(1)设立: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因军事需要设军机处。
(2)职责:由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军机大臣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3)特点:勤、密、速。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勤;办事速度快,效率高,为速;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军机大臣不得擅交臣僚,为密。
(4)总体评价:
①便于集权,办理政务迅速、机密,君主旨意畅通无阻,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②由于军机大臣只起上传下达的作用,这一机构的设置表明皇权得到空前的加强,它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点。
考点1: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1】(2013·山东基能)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解析】C。“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说明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明太祖废丞相,开始改变相权制约皇权的局面。答案为C。
【1—2】(2013·重庆文综)《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解析】B。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内阁,排除A;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决策机构和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咨询的内侍机构,无实权,内阁大学士也不是丞相,排除C、D。由“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可知B正确。
考点2: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1】(2013·山东文综)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
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 咭唎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载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解析】C。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嘉庆”在“雍正”之后,可知C符合题意。中书省从明朝开始取消,排除A。内阁主要在明朝发挥作用,排除B;礼部主要掌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等,不会是“奉上谕”的撰拟者,排除D。答案为C。
【2—2】(2013·江苏单科)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解析】B。从题干材料信息“议大政,谳(审)大狱”可知军机大臣参与政务,秉旨办事,B正确。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扩大,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国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A、C、D三项表述错误。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
材料二 著名儒士钱宰被征参编《孟子节文》,一日散朝回家,随口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日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结果第二天上朝,朱元璋便问钱宰:“昨天的诗不错,不过朕没有‘嫌’迟,改作‘忧’字,如何?”钱宰一听,吓得忙磕头请罪。
材料三 军机处是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密之地。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臣也无不随从在侧。军机处“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一这句话?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了强化君主权力,明太祖还实行了什么措施?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军机处设立的看法。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唐宋以来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特点,并对此进行简单评析。
【参考答案】
(1)理解:宋代的官与差遣分开,有官位不一定有差遣,也就是没任务。但朝廷也会支付俸禄给他们,结果造成官员过剩;地方上的监察官很多。结果官员都人浮于事,相互推卸责任,产生冗官。原因: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导致的后果。
(2)明朝初年实行特务统治,加强对大臣的监察。废丞相,权分六部。
(3)军机处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办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一人裁决,是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4)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制。评析: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是传统官僚体制发展的产物,可以提高决策效率;导致一人独尊,将国家命运系于一人,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